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节 枣园迎宾 桂园让家

作者:夜雨一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延安城西北,约莫十五华里处,有一大片果园,内中以枣树居多,人称“枣园”。
    T ^ * % 0
    T ^ * % 0
    这枣园原是地主申有安的产业,后来他把枣园连同园内的一大片窑洞都卖给了陕北军阀高双成。
    T ^ * % 0
    T ^ * % 0
    红军攻入延安,高双成跑了,枣园归公。后来,康生看中了那里,把他手下的中央社会部搬进了枣园。
    T ^ * % 0
    T ^ * % 0
    从1943年初起,毛泽东也住进枣园,中共中央机关也从由杨家岭迁此。
    T ^ * % 0
    T ^ * % 0
    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上,五排窑洞分别住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他们是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人称“五大书记”。
    T ^ * % 0
    T ^ * % 0
    在“五大书记”所住的山坡第之下,枣树丛中,有一座新盖的砖木结构的平房,人称“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是五大书记开会的地方。
    T ^ * % 0
    T ^ * % 0
    自从蒋介石的一封封电报飞入枣园,小礼堂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
    T ^ * % 0
    T ^ * % 0
    最为关注的枣园动向的,当然要算蒋介石了。他给国民党派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发去电报,要他们弄清毛泽东的意图。
    T ^ * % 0
    T ^ * % 0
    于是,周、罗求见毛泽东。毛泽东自然一眼便看穿他们的来电,答曰:“目前不准备去重庆。”
    T ^ * % 0
    T ^ * % 0
    周、罗迅即把来自枣园的第一手消息,密报蒋介石。
    T ^ * % 0
    T ^ * % 0
    重庆各界从报端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毛泽东顿时成了“热点人物”。各色人等,各种议论。他们也万分关注着延安枣园的动静。重庆各报发表各种文章,表明各种态度——内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表达了毛泽东的关心。
    T ^ * % 0
    T ^ * % 0
    重庆《大公报》于22日发表社论《读蒋主席再致延安电》,说道:
    T ^ * % 0
    T ^ * % 0
    “抗战胜利了,但在胜利的欢欣中,人人都在悬注延安的态度。……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行,实为国家之大计。”
    T ^ * % 0
    T ^ * % 0
    重庆《新华日报》于22日发表社论指出:
    T ^ * % 0
    T ^ * % 0
    “一句最平凡的真理:要团结先要民主。像目前这样一只手叉住了对方的咽喉,暗中拳打脚踢,而面孔上浮着奸笑来说‘快来团结,快来团结’的做法,三岁的孩子也会知道不公平不合理和不可能团结得拢来的。”
    T ^ * % 0
    T ^ * % 0
    24日,重庆《新华日报》刊载读者莫一尘的来信:
    T ^ * % 0
    T ^ * % 0
    “ 有些报纸的言论,非常强调毛先生出来,好像只要他一出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我要请问一下那些说空话的先生们: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在哪里?叶挺在哪里?廖承志在哪里?在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连合法的地位都没有,在特务横行、老百姓连半点人身自由都没有的情况下,叫毛先生怎样出来呢?”
    T ^ * % 0
    T ^ * % 0
    中国民主同盟于1945年8月16日,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
    T ^ * % 0
    T ^ * % 0
    “我们要求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同时也要求有土地有人民,也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主张给以充分的考虑……我们承认国民党对抗战是尽了力的,同时我们承认共产党也尽了力……”
    T ^ * % 0
    T ^ * % 0
    中国民主同盟提出了十条主张,并以八个字来概括,即“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T ^ * % 0
    T ^ * % 0
    8月21日,国民党《中央日报》编辑部在对形势进行分析时,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他又说:“即便共产党来,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T ^ * % 0
    T ^ * % 0
    耐人寻味的是,胡适自称“闲人偶尔好事”,致电毛泽东:
    T ^ * % 0
    T ^ * % 0
    “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磊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纠纷一朝解决。”
    T ^ * % 0
    T ^ * % 0
    美国合众社记者从重庆发出电讯,报导魏德曼的讲话:
    T ^ * % 0
    T ^ * % 0
    “美驻华陆军总司令魏德曼中将昨日下午在一记者招待会上答复记者,如中共领袖朱德、毛泽东依照建议到达重庆,彼不敢担保彼等之安全。因此举纯系中国问题,但彼谓如中国政府要求给延安领袖之交通工具,则彼可以办得到云。”
    T ^ * % 0
    T ^ * % 0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指出:
    T ^ * % 0
    T ^ * % 0
    “蒋主席邀请中国共产党领袖赴渝共商国是,……自中国共产党过去情形视之,此次或将拒绝蒋主席之邀请,彼等并不愿参加合作。”
    T ^ * % 0
    T ^ * % 0
    《纽约时报》的社论,正合蒋介石的心意。于是,中央社迅即转译,作为电讯发出,许多中国报纸加以刊载。这等于用美国人的话,将了毛泽东一军!
    T ^ * % 0
    T ^ * % 0
    莫斯科理所当然关注着延安的决策。虽说共产国际已经宣布解散,但斯大林仍不时通过苏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发来电报。
    T ^ * % 0
    T ^ * % 0
    斯大林先是给毛泽东来了一份电报说:中国不能再打内战,要再打内战,就可能把民族引向灭亡的危险地步。这电文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不快。
    T ^ * % 0
    T ^ * % 0
    毛泽东说:“我就不信,人民为了翻身搞斗争,民族就会灭亡?”
    T ^ * % 0
    T ^ * % 0
    紧接着斯大林又给毛泽东来了电报,那口气依然是上级发给下级的:
    T ^ * % 0
    T ^ * % 0
    “中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毛泽东应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寻求维持国内和平的协议;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来的危险。”
    T ^ * % 0
    T ^ * % 0
    至于延安各界,当然也非常关切着毛泽东是否去重庆。他们大都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
    T ^ * % 0
    T ^ * % 0
    虽说各方意见纷至沓来,中共毕竟已是独立的大党,独立自主地作出决策。
    T ^ * % 0
    T ^ * % 0
    在枣园的会议室里,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着如何对待蒋介石的邀请电。
    T ^ * % 0
    T ^ * % 0
    毛泽东在会上说,现在的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结束,进入和平建设阶段。我们过去的口号是抗战、团结、进步,现在的新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是能取得的。苏英美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我们需要和平,国民党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摊子未摆好、兵力分散、内部矛盾。
    T ^ * % 0
    T ^ * % 0
    毛泽东还说,蒋介石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由于上述诸条件。
    T ^ * % 0
    T ^ * % 0
    会议决定周恩来先去重庆。至于毛泽东是否去重庆,暂不作决定。用周恩来的话来说,他先去重庆打“侦察战”。国共双方谈得拢,毛泽东再去;谈不拢,毛泽东就不必去。
    T ^ * % 0
    T ^ * % 0
    不过,会议还是为毛泽东去重庆作了必要的人事安排:如果毛泽东去重庆,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另外,决定增补陈云、彭真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T ^ * % 0
    T ^ * % 0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这一宣言提出了六条紧急措施。
    T ^ * % 0
    T ^ * % 0
    这样,毛泽东于翌日发出了致蒋介石的第三封电报,全文如下:
    T ^ * % 0
    T ^ * % 0
    特急,重庆
    T ^ * % 0
    T ^ * % 0
    蒋介石先生勋鉴:
    T ^ * % 0
    T ^ * % 0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T ^ * % 0
    T ^ * % 0
    毛泽东敬
    T ^ * % 0
    T ^ * % 0
    毛泽东的三封电报,一封比一封向前迈进:
    T ^ * % 0
    T ^ * % 0
    第一封,要蒋介石先对朱德电报表态;
    T ^ * % 0
    T ^ * % 0
    第二封,只说派出周恩来;
    T ^ * % 0
    T ^ * % 0
    第三封,才表示“亟愿与先生会见”。
    T ^ * % 0
    T ^ * % 0
    不过,第三封电报的意思,仍是“模糊”的。看上去,仿佛毛泽东马上要去重庆,但细细捉摸,是分两步走的意思:周恩来先去,毛泽东后到。毛泽东是否去还是要看蒋介石跟周恩来谈得怎么样而定。
    T ^ * % 0
    T ^ * % 0
    正因为这样,重庆报纸发表毛泽东这一电文时,标题是这样的:《毛泽东电复蒋主席亟愿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周恩来先行彼亦准备随之来渝》。
    T ^ * % 0
    T ^ * % 0
    真正作出毛泽东赴重庆的决定,是在25日夜,那天,王若飞从重庆赶回延安。在枣园会议室里,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加上新增的陈云、彭真两位候补书记。
    T ^ * % 0
    T ^ * % 0
    王若飞介绍了重庆的各界反应,书记们反复斟酌着。毛泽东分析了形势,认为他去重庆的话,有四个有利条件,即:一、我们的力量;二、全国的人心;三、蒋自己的困难;四、外国的干预。
    T ^ * % 0
    T ^ * % 0
    毛泽东作出了结论:“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T ^ * % 0
    T ^ * % 0
    这样,中共中央于翌日,发出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T ^ * % 0
    T ^ * % 0
    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
    T ^ * % 0
    T ^ * % 0
    一锤定音。毛泽东下定了赴重庆谈判的决心。他充分意识到去重庆的风险,行前,毛泽东排除一切冗务,特意找刘少奇密谈了一天一夜,吩咐一切。同时,他也作好了最坏的打算。
    T ^ * % 0
    T ^ * % 0
    据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回忆,刘少奇后来曾透露了毛泽东谈话的一些内容,内中有一句话给人印象最深。毛泽东说:
    T ^ * % 0
    T ^ * % 0
    “须知蒋委员长只认得拳头,不认识礼让。”
    T ^ * % 0
    T ^ * % 0
    毛泽东的意思是,他到了重应,如果蒋介石要动“拳头”,发动对延安的进攻,只有以“拳头”对“拳头”,他在重庆反而好说话。倘若“礼让”,他在重庆说起话来腰杆子就不硬了。毛泽东这话,和他过去所说的蒋介石“怕硬不怕软”是一个意思。
    T ^ * % 0
    T ^ * % 0
    26日,中共中央给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魏德曼发去一封电报,要求美军派出专机前来延安,并请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随机一起前来。
    T ^ * % 0
    T ^ * % 0
    中共中央要美军派出专机,而不是要蒋介石派出专机,显然是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因为飞机失事之类的事故,是很难加以调查的。用美军的专机,又有美国驻华大使陪同,自然是要安全得多。
    T ^ * % 0
    T ^ * % 0
    27日下午美国一架草绿色的三引擎飞机,便降落在延安机场。从机舱里走出来的,是身材高大、一身西服的赫尔利和一身戎装、戴着眼镜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他们专程前来迎接毛泽东……
    T ^ * % 0
    T ^ * % 0
    28日,重庆各报以醒目大标题,公布了毛泽东即将来渝的消息:《赫尔利昨飞延安迎接毛泽东来渝蒋主席派张治中同行定今日中行返抵重庆》。
    T ^ * % 0
    T ^ * % 0
    国民党中央社根据美国新闻处消息,发表赫尔利27日飞往延安时,在重庆机场的声明:
    T ^ * % 0
    T ^ * % 0
    “ 余现赴延安,曾获将主席同意与充分赞许,以及应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邀请,余将陪同毛氏及其随员来渝。并在渝与蒋主席以及国民政府作直接商谈。余现赴延安,至感愉快,吾人曾不断作一年以上之努力,以协助国民政府消除内争之可能性。在此一争论上冲突之因素甚夥,但吾人始终能获得双方之尊重与信赖,此实为吾人感觉愉快之来源。”
    T ^ * % 0
    T ^ * % 0
    这样,当28日重庆各报送达千千万万读者手中之后,毛泽东来渝成了山城街谈巷议的中心。
    T ^ * % 0
    T ^ * % 0
    这时,在延安枣园,正准备出远门的毛泽东不能不“打扮”起来……
    T ^ * % 0
    T ^ * % 0
    向来随随便便,即使穿了打着大补丁的裤子,照样坦然走上讲台。这一回,毛泽东忽地焕然一新,先是穿上了一件崭新的日绸衬衫,再穿上了一套崭新的灰蓝色中山装 ——那是叶剑英有“预见”,在北平为他定做了这么一套“礼服”,此时派上用场了。照他的习惯,衣服总是做得那么宽大,特别是裤脚管,肥大得足以伸进另一条腿。
    T ^ * % 0
    T ^ * % 0
    在延安窑洞里穿惯布鞋的他,此时换上了一双崭新的黑皮鞋,只是他的黑皮鞋是老式方头的,而蒋介石的黑皮鞋则是时髦的尖头的。
    T ^ * % 0
    T ^ * % 0
    自从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便过着游击生活。即使在延安,也是过着农村式的生活。
    T ^ * % 0
    T ^ * % 0
    这次去重庆,是他平生头一回坐飞机,是他十八年来第一次进入大城市,第一次在西装革履和高跟鞋的世界中露面。作为和蒋介石平起平坐的中共领袖,他也就“包装”了一番。
    T ^ * % 0
    T ^ * % 0
    “我是不是太洋气了一点?”当周恩来进来的时候,毛泽东问他。
    T ^ * % 0
    T ^ * % 0
    周恩来把脑袋稍微歪了一下,打量着毛泽东,说道:“主席,你的帽子好像小了一点。”
    T ^ * % 0
    T ^ * % 0
    往常,毛泽东头上戴着的是灰色的八角帽,帽子正中是一颗鲜红的五角星。
    T ^ * % 0
    T ^ * % 0
    眼下,要去重庆,自然不能戴八角帽。他换上了一顶俄式呢礼帽,确实小了一点,那是江青昨天特地跑到苏联医生阿洛夫那里借来的。
    T ^ * % 0
    T ^ * % 0
    于是周恩来赶紧拿来一顶巴拿马盔式帽,给毛泽东试戴,倒是正合适。那顶帽子是周恩来的。毛泽东不好意思了,说道:“我怎能夺人所爱?”
    T ^ * % 0
    T ^ * % 0
    周恩来道:“重庆我比你熟,总可以再搞到一顶,这顶就送给你吧。”
    T ^ * % 0
    T ^ * % 0
    28日上午9点多钟,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坐着一辆南洋华侨捐赠的救护车,从枣园驶往机场。
    T ^ * % 0
    T ^ * % 0
    机场上聚集着许多送行的人,大都表情沉默,为党的领袖毛泽东此行担忧。
    T ^ * % 0
    T ^ * % 0
    上飞机前,一行人排成一列横队拍照留念:毛泽东的两侧,站着张治中和赫尔利,他俩都面带微笑,显然为终于请来了毛泽东而兴奋。毛泽东双眉微蹙,表情严肃。然后依次为周恩来、王若飞、毛泽东秘书胡乔木,毛泽东警卫陈龙。
    T ^ * % 0
    T ^ * % 0
    最后一个进机舱的是赫尔利,他在舱口发出“哎,咦,呀”的怪叫声。送行的人们不解,询问在场送行的美军联络组组长包瑞德。
    T ^ * % 0
    T ^ * % 0
    包瑞德作了绝妙的解释:赫尔利是牧羊娃出身,这可能是他早已养成在欢快时的一种得意表现吧。
    T ^ * % 0
    T ^ * % 0
    飞机的螺旋桨卷起旋风,坐在机舱头排的毛泽东,告诉周恩来:让飞机在延安上空转一圈,我要向陕北人民道个别。
    T ^ * % 0
    T ^ * % 0
    遵照毛泽东的意思,专机在延安上空转了一个圈,然后消失在西南方向的天际。
    T ^ * % 0
    T ^ * % 0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朋友、诗人萧三,自机场送行归来,当即写了一首诗:
    T ^ * % 0
    T ^ * % 0
    毛主席飞上天空,
    T ^ * % 0
    T ^ * % 0
    地面上千万颗人的心,
    T ^ * % 0
    T ^ * % 0
    都禁不住怦怦地跳动,
    T ^ * % 0
    T ^ * % 0
    都跟着他到了云中。
    T ^ * % 0
    T ^ * % 0
    是的,不论毛主席是在云端,
    T ^ * % 0
    T ^ * % 0
    或者是落在什么地面,
    T ^ * % 0
    T ^ * % 0
    千万颗心,万万颗心——
    T ^ * % 0
    T ^ * % 0
    都时常萦绕在他身边!
    T ^ * % 0
    T ^ * % 0
    ……
    T ^ * % 0
    T ^ * % 0
    由于报上说,毛泽东“定今日中午”抵渝,于是到了中午一时半,接机的人们已经赶到重庆九龙坡机场。
    T ^ * % 0
    T ^ * % 0
    欢迎者大约几百人。内心最热心的要算民主党派人士,诸如张澜、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谭平山、黄炎培、冷御秋,还有刚从苏联回来的郭沫若夫妇。
    T ^ * % 0
    T ^ * % 0
    另一批热心者是数十位中外记者,他们理所当然对这一重大新闻发生浓厚的兴趣。
    T ^ * % 0
    T ^ * % 0
    蒋介石对于毛泽东的到来,并没有给予高规格的礼遇。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没有政府首脑。
    T ^ * % 0
    T ^ * % 0
    他派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周至柔将军作为代的代表,前去欢迎。另外,考虑到毛泽东是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副秘书长雷震也去欢迎。
    T ^ * % 0
    T ^ * % 0
    重庆的太阳火辣辣的。空中却静悄悄的。
    T ^ * % 0
    T ^ * % 0
    8月28日下午,天气晴朗,万里长空蓝得象海水一样。金色的太阳照射着大地,把重庆染得金碧辉煌;扬子江、嘉陵江显得特别清澈、秀丽。
    T ^ * % 0
    T ^ * % 0
    重庆,这座古老的山城从来没有过这样庄严、燦烂与华表。成千成万的人拥满了重庆九龙坡机场,几千几万双充满着希望的眼睛仰视着碧蓝的天空,他们等待着毛泽东的降临。
    T ^ * % 0
    T ^ * % 0
    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马达声,北方的天边出现了一个黑点,人群沸腾起来,高呼:“来了!来了!”飞机降落了。
    T ^ * % 0
    T ^ * % 0
    张治中、赫尔利陪同毛主席走出了机舱,接着周恩来副主席、王若飞等同志也走下了飞机。
    T ^ * % 0
    T ^ * % 0
    毛主席身着一套灰布新衣,脚穿一双黑布新鞋,高大魁梧的身材,迈着壮健的步伐,右手频频地挥动着帽子,精神焕发,笑嘻嘻地向欢迎的人们致意。
    T ^ * % 0
    T ^ * % 0
    人们都围了上去,千万只手向他挥动,有些青年人高兴得跳了起来,有些民主人士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T ^ * % 0
    T ^ * % 0
    毛泽东取下头上那顶盔式帽挥舞着向人们致意。“咔嚓,咔嚓”,记者们揿下这历史性的镜头。
    T ^ * % 0
    T ^ * % 0
    走下飞机后,毛泽东陷入忙碌的漩涡,跟这个那个打着招呼。
    T ^ * % 0
    T ^ * % 0
    在机场,周恩来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叠印刷品,顿时记者们一涌而上,一抢而光。那是毛泽东的书面谈话。
    T ^ * % 0
    T ^ * % 0
    下机伊始,毛泽东作了如下表态:
    T ^ * % 0
    T ^ * % 0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本人对于蒋介石先生之邀请,表示谢意。
    T ^ * % 0
    T ^ * % 0
    美国驻华大使馆派出了牌号为2819的防弹车迎接毛泽东。蒋介石也特别拨出了牌号为2823的轿车,作为毛泽东专车,也在机场等候。
    T ^ * % 0
    T ^ * % 0
    上车之际,毛泽东问往哪里开,他住哪里。
    T ^ * % 0
    T ^ * % 0
    周至柔说,已为他准备了接待美国贵宾用的招待所。那里设备好,环境幽雅。毛泽东笑笑道:我不是美国人,我是中国人。
    T ^ * % 0
    T ^ * % 0
    这句话,使周至柔颇为尴尬。
    T ^ * % 0
    T ^ * % 0
    张治中赶紧说:蒋主席还为您准备了山洞林园住所。
    T ^ * % 0
    T ^ * % 0
    毛泽东听罢,未置可否。
    T ^ * % 0
    T ^ * % 0
    毛泽东、周恩来、赫尔利、张治中一起上了美国大使馆的防弹车。那辆蒋介石派出的专车紧随其后。
    T ^ * % 0
    T ^ * % 0
    毛泽东一行,直奔张治中公馆—毛泽东才离枣园,便进桂园!
    T ^ * % 0
    T ^ * % 0
    毛泽东步入张治中家的客厅,坐在沙发上,他已多年未坐过沙发了。
    T ^ * % 0
    T ^ * % 0
    当服务小组给毛泽东端上细瓷盖碗茶杯时,他已多年未用过这类东西。
    T ^ * % 0
    T ^ * % 0
    他的一举一动,都引起记者们的注意:他那被香烟烧得焦黄的手指,那簇新的白绸衬衫,那崭新的鞋底,那一口湖南话……
    T ^ * % 0
    T ^ * % 0
    毛泽东还没有吃中饭呢!
    T ^ * % 0
    T ^ * % 0
    就在张治中急着安排毛泽东吃中饭——其实已是晚饭之际,他接到蒋介石的电话,说晚上8时半要在山洞林园宴请毛泽东。
    T ^ * % 0
    T ^ * % 0
    于是,毛泽东则从延安的枣园到张治中的桂园,又要到蒋介石的林园了。
    T ^ * % 0
    T ^ * % 0
    他在去林园之前,在周恩来陪同下,匆匆前往重庆的“红区”——红岩嘴13号,会晤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编辑部的干部们……
    T ^ * % 0
    T ^ * % 0
    林园,坐落在重庆西郊歌乐山区。这里原来是一片荒野。自从重庆成了陪都,这座山城也就成了日军空袭的目标。
    T ^ * % 0
    T ^ * % 0
    1938年11月18日,蒋介石看中这片山林,一是这里在成渝公路之侧,二是离白市驿机场很近,交通极为便利。于是,蒋介石下令在这里建造一幢园林别墅,作为自己的官邸。
    T ^ * % 0
    T ^ * % 0
    翌夏,别墅落成,蒋介石邀林森来游,林森流露喜爱之意。蒋介石成人之美,将这一别墅赠林森,自己另住重庆的黄山别墅。于是,“林森公馆”,又称“林园”。
    T ^ * % 0
    T ^ * % 0
    1943年5月12日清早,林森坐车进城,半途与一辆美国军车相撞,导致脑溢血。两个多月后,林森病逝,蒋介石也就返回林园。
    T ^ * % 0
    T ^ * % 0
    林园新建三幢三楼三底别墅,分别称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林森别墅则编为四号楼。蒋介石住一号楼,称“中正楼”;宋美龄住二号楼,称“美龄楼”。两楼之间有过道相通。三号楼作会议、办公之楼。
    T ^ * % 0
    T ^ * % 0
    蒋介石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礼遇,也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把“美龄楼”让给毛泽东住——外界纷纷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其实,蒋介石也生怕出什么意外,因为毛泽东毕竟是他请来的,出了什么事,他就说不清了。
    T ^ * % 0
    T ^ * % 0
    28日晚,毛泽东离开红岩,和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在茫茫夜色之中,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驱车朝山洞林园进发。
    T ^ * % 0
    T ^ * % 0
    毛泽东车抵林园,蒋介石夫妇已在一号楼前恭候了。原本隔着“汉河楚界”厮杀的这两位国共“棋手”,今日终于笑脸相迎,握手言欢。
    T ^ * % 0
    T ^ * % 0
    一个操浙江官话,一个说湖南口音,一个一身戎装,一个一身中山装,终于开始面对面谈话。蒋介石对毛泽东的称呼是“润之”,毛泽东对蒋介石的称呼是“蒋先生”。
    T ^ * % 0
    T ^ * % 0
    他俩在互道“你好”之后,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共同的话题:阔别整整19年,哦,那时候我们在广州……
    T ^ * % 0
    T ^ * % 0
    岁月飞逝,这19年,一言难尽……
    T ^ * % 0
    T ^ * % 0
    蒋介石引导毛泽东步入客厅,一一介绍作陪的客人:赫尔利、魏德曼、王世杰、邵力子、陈诚、张治中、吴国桢、周至柔、蒋经国。
    T ^ * % 0
    T ^ * % 0
    内中,蒋经国见了周恩来,别有一番感慨。
    T ^ * % 0
    T ^ * % 0
    那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见到周恩来,提及在苏联的儿子蒋经国,后来经周恩来向斯大林交涉,这才促成蒋经国归来,蒋介石父子团圆……
    T ^ * % 0
    T ^ * % 0
    蒋介石盛宴招待毛泽东,为毛泽东洗尘。虽然蒋介石平时滴酒不沾,毛泽东的酒量也不大,此刻却几度举杯,互祝身体健康。
    T ^ * % 0
    T ^ * % 0
    席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先后致词。
    T ^ * % 0
    T ^ * % 0
    蒋介石站得笔挺,保持军人的立正姿态。胸前的勋章及领口的特级上将领章,在灯光闪闪发亮。
    T ^ * % 0
    T ^ * % 0
    他庆贺抗战八年终于胜利,庆贺国共两党终于坐在一起
    T ^ * % 0
    T ^ * % 0
    他代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对于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莅渝,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认为,毛泽东此行是崇高的行动,深表敬佩。
    T ^ * % 0
    T ^ * % 0
    蒋介石的讲话,不是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
    T ^ * % 0
    T ^ * % 0
    毛泽东站起来致答词,他,一派诗人风度,讲话不紧不慢。他代表中共代表团,对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他预祝会谈成功。
    T ^ * % 0
    T ^ * % 0
    蒋介石知道毛泽东嗜辣,特地吩咐在毛泽东面前放了一碟红色尖椒。此后蒋介石每一回宴请毛泽东,都作如此吩咐。
    T ^ * % 0
    T ^ * % 0
    毛泽东呢?知道蒋介石不抽烟,忌烟味,烟瘾甚重的他,席间不抽一根烟。此后毛泽东每一回与蒋介石会谈,从不抽一根烟。
    T ^ * % 0
    T ^ * % 0
    那天晚上的宴会,用《新华日报》翌日报道的话来说,“空气甚为愉快”。
    T ^ * % 0
    T ^ * % 0
    那天夜里,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T ^ * % 0
    T ^ * % 0
    “正午会谈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心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T ^ * % 0
    T ^ * % 0
    席终人散。是夜,毛泽东宿于林园二号楼底层东屋,王若飞住底层西屋,周恩来则住在林园三号楼。
    T ^ * % 0
    T ^ * % 0
    毛泽东的警卫们保持着高度警惕,贴身警卫龙飞虎、陈龙,这二龙和衣躺在毛泽东卧室前的客厅沙发上,以应付突发事件。
    T ^ * % 0
    T ^ * % 0
    林园之夜,那般安谧。毛泽东虽旅途劳顿,却辗转难眠。那是他在延安阴凉的窑洞住惯了,骤入这暑热的山城,很不习惯;再说,他一向睡硬板床。即便长征途中,住进什么地主老财的公馆,他也总是喜欢拆下门板睡。
    T ^ * % 0
    T ^ * % 0
    这一回,躺在林园那“软床”——席梦思上,他无法入眠。这样,向来晏起的他,居然在29日清早5点多,就下床了。
    T ^ * % 0
    T ^ * % 0
    毛泽东轻轻走出卧室,警卫员随即从沙发上起来。毛泽东信步走出二号楼,沿着林间小道,慢慢踱着。警卫员在身后紧跟着。
    T ^ * % 0
    T ^ * % 0
    猛然间,毛泽东见到一个人从对面踱来,四目相视,彼此都感到意外。
    T ^ * % 0
    T ^ * % 0
    “蒋委员长!”毛泽东昨晚一直称“蒋先生”,此刻脱口面出——因为他在一些公开发表的文告中常常要称之“蒋委员长”。
    T ^ * % 0
    T ^ * % 0
    “润之,睡得好么?”蒋介石也为在小道上猝遇毛泽东而惊讶。
    T ^ * % 0
    T ^ * % 0
    蒋介石和毛泽东在小道旁的一对鼓形石凳上坐了下来。中间,隔着一张蘑菇形的石桌。
    T ^ * % 0
    T ^ * % 0
    他们的谈话,就像刚才的散步一样,漫无定规。蒋介石说起了林园,提出了林森。
    T ^ * % 0
    T ^ * % 0
    毛泽东也说起了林森,毛泽东记得,林森去世时,他曾去电致哀。蒋介石则记起,林病危时,周恩来曾去医院探望……他俩居然都谈得很得体,彼此都寻找共同的话题,避免使昨夜开始的和谐气氛遭到破坏。
    T ^ * % 0
    T ^ * % 0
    聊了一阵子,要进早餐了,他俩才从石凳上站起,道别。
    T ^ * % 0
    T ^ * % 0
    黄油、牛奶、面包、炸牛排,林园的西式早餐,跟毛泽东的口味相距甚远。
    T ^ * % 0
    T ^ * % 0
    毛泽东笑谓身旁的警卫:蒋介石吃的是美国饭!我是中国人,以后请他们还是给我吃中国饭。
    T ^ * % 0
    T ^ * % 0
    从此,毛泽东在重庆不再吃西餐。
    T ^ * % 0
    T ^ * % 0
    当周恩来知道毛泽东昨夜没睡好,特别是毛的安全问题,成为成为他最大的一块心病,同时,张治中也十分放心不下毛泽东的安全。
    T ^ * % 0
    T ^ * % 0
    毛泽东在林园又住了一夜,便决心离去。他对周恩来说,此处戒备森严,我简直成了“笼中之鸟”!
    T ^ * % 0
    T ^ * % 0
    周恩来亦有同感。于是,便向蒋介石提出,还是住红岩为好。
    T ^ * % 0
    T ^ * % 0
    这样,毛泽东一行,在30日就迁往红岩。
    T ^ * % 0
    T ^ * % 0
    一到红岩,毛泽东如鱼入水,像回到老家。虽说红岩的那幢房子比林园差得多。那里既称重庆的“红区”,又称中共驻重庆“大使馆”。
    T ^ * % 0
    T ^ * % 0
    周恩来安排最为凉快的一间给毛泽东住——二楼右手第一间。
    T ^ * % 0
    T ^ * % 0
    据当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秘书处处长兼机要科科长童小鹏告诉笔者,毛泽东一住进去,周恩来便关照所有的工作人员不要再穿皮鞋。那是因为楼房里的楼梯、过道全是木板铺成的。穿皮鞋地便发出“噔、噔”响声,影响毛泽东休息。童小鹏等在三楼工作的电台人员,干脆赤脚……
    T ^ * % 0
    T ^ * % 0
    不过,毛泽东在红岩一住下,很快又发觉不合适:一是地点太偏僻,远离市区,上山石级又多,来访者诸多不便;二是国民党特务早就盯住这片“红区”,监视着进进出出的人物。
    T ^ * % 0
    T ^ * % 0
    在市区上清寺曾家岩五十号,倒是有周恩来的住处,人称“周公馆”。不过,那里太小,何况二楼又住着国民党一位官员,显然,不便于毛泽东居住。
    T ^ * % 0
    T ^ * % 0
    就在周恩来为毛泽东的住处伤透脑筋的时候,张治中给他帮了大忙。
    T ^ * % 0
    T ^ * % 0
    这是因为,8月28日,在延安机场,张治中对送行的中共高干拍了胸脯:是我把毛主席接去的,我就要安全地把他送回来,我张治中对主席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请各位放心!
    T ^ * % 0
    T ^ * % 0
    张治中了解到中共方面的想法后,主动找到周恩来,决定把桂园让出来,作毛泽东的临时公馆,自己和全家立即搬到复兴关中训团内一所狭小破旧的平房里。
    T ^ * % 0
    T ^ * % 0
    张将军的这一美意,为中共方面欣然接受且十分感动。
    T ^ * % 0
    T ^ * % 0
    毛泽东进驻桂园的消息传出后,这里顿时成为重庆朝野及各派政治力量瞩目的神秘所在,亦成为当时中国政治漩涡的中心之一。
    T ^ * % 0
    T ^ * % 0
    桂园原为财政部四川特派员关吉玉的产业。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被陈诚租下,用作官邸。
    T ^ * % 0
    T ^ * % 0
    张治中到重庆后,一时难觅住所,看到桂园邻近蒋的上清寺官邸,而陈诚因常驻湖北恩施,不常回重庆居住。于是,张与陈商量,转租过来。
    T ^ * % 0
    T ^ * % 0
    桂园为两层小楼结构,二楼是卧室,大小五六间;底楼是会客室、餐厅、备餐间、秘书室、副官兵、盥洗室等;楼下南面有个院子,大门开在院子东西,传达室、汽车间各一,院子西面是警卫员室,经常住着一个手枪班。楼房北面有一排平房,为工作人员及勤杂人员的住房,院子四周为竹编的围墙,说不上严实。
    T ^ * % 0
    T ^ * % 0
    桂园的房舍不算大,设备也一般,算是合用罢了;不过,对毛氏来说,原不在乎设施如何,何况比之延安窑洞,正不知要强多少倍了。
    T ^ * % 0
    T ^ * % 0
    唯桂园地点适中,紧邻马路,汽车进出方便;且距红岩村办事处及曾家岩周公馆都不远,确为中共方面的首选之地。
    T ^ * % 0
    T ^ * % 0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后43天,除有3天留住在山洞林园外,其余的40天时间,白天大都在桂园工作、会客及休息,晚上则回红岩村办事处睡觉。
    T ^ * % 0
    T ^ * % 0
    至此,毛的办公、会客、休息及安全等几大难题,均迎刃而解。
    T ^ * % 0
    T ^ * % 0
    考虑到桂园的安全问题,张治中又向周恩来建议,由政治部警卫营担任桂园的警卫工作,因该营官兵大都是张的子弟兵,比较可靠。
    T ^ * % 0
    T ^ * % 0
    但周恩来考虑再三,深感重庆十分复杂,既有散兵游勇,也有前线下来的伤兵,以及袍哥帮口等等,这些家伙只信奉“老子拳头大”的格言,一般警卫人员均难以约束,觉得还是派宪兵担任警卫工作,比较地有把握。
    T ^ * % 0
    T ^ * % 0
    经张治中与宪兵司令张镇联系,这件事很快得到解决。
    T ^ * % 0
    T ^ * % 0
    9月2日晚,毛主席、周副主席、董老和王若飞等同志,应邀出席了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而举行的鸡尾酒会。
    T ^ * % 0
    T ^ * % 0
    出席这次酒会的有苏联驻华大使彼德特罗夫、武官罗申及沈钧儒、郭沫若、冯玉祥、李德全、邵力子,还有陈诚、陈立夫、吴铁城等,约300多人。
    T ^ * % 0
    T ^ * % 0
    本来这种集会在重庆是常有的,从来没有引起市民多大注意,今天由于毛主席参加了这个会,就大大不同了。
    T ^ * % 0
    T ^ * % 0
    这个会原是严守秘密的,甚至连被邀参加的人事先都不知道。但不晓得怎么走漏了消息,酒会刚开始不久,成千上万的人就聚集在黄家垭口的街头上,从七星岗到观音岩中间激荡着人海的波浪,千万双眼睛望着中苏友协的大门,所有的人都谈论着:“毛先生要来参加的!”
    T ^ * % 0
    T ^ * % 0
    当毛主席、周副主席等到会时,全场的人热烈鼓掌,一片哄动,紧紧地跟随到二楼,楼下的人几乎全部拥到楼上来了。
    T ^ * % 0
    T ^ * % 0
    数不清的热情的手,说不完的盛情欢呼。
    T ^ * % 0
    T ^ * % 0
    毛主席的脸上闪耀着欢乐和感动的光彩。大家兴奋地举着杯,人人都要向主席敬酒,向主席表示衷心的祝福。
    T ^ * % 0
    T ^ * % 0
    毛主席的脸上已经泛起了红晕,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等待着敬酒的机会。席间,周恩来怕毛主席的健康受到影响,就决然代替主席,干完这一杯一杯盛情难却的醇酒。
    T ^ * % 0
    T ^ * % 0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在各室巡历了一周,来到了一个小厅里。这里边坐着冯玉祥、谭平山、覃振等几位老生。
    T ^ * % 0
    T ^ * % 0
    这几位老先生,有的已经在机场上和酒会开始时,见过主席两次了,但是主席来到这里时,他们仍象初见时那样热情握手、干杯。
    T ^ * % 0
    T ^ * % 0
    过了一会,小厅里似乎稍微平静了些,毛主席被几位老先生招呼着坐下漫谈起来。这些大革命时期的老册友会见了,谈是多么有意义的会见啊!他们在怀念着旧情,在陈述阔别20年来的变化,在为中苏友好条约的缔结而高兴,在期待着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的诞生。
    T ^ * % 0
    T ^ * % 0
    冯玉祥老先生双手握住毛主席的手,谈着,谈着,眼圈红润起来,流下了热泪,其他的人也悄悄掏出手帕,默默地揩着眼睛。
    T ^ * % 0
    T ^ * % 0
    8月29日晚——蒋介石前往林园二号楼,探望毛泽东。
    T ^ * % 0
    T ^ * % 0
    9月2日晚8时半——蒋介石在林园宴请毛泽    东,并介绍毛泽东和国民党官员、参政员见面,内中有孙科、熊式辉、陈立夫、张治中、王云五、白崇禧、翁文灏等,还有那位提出电邀毛泽东来渝的吴鼎昌。
    T ^ * % 0
    T ^ * % 0
    宴罢,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林园进行第二次直接会议。
    T ^ * % 0
    T ^ * % 0
    9月4日下午5时——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出席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庆祝胜利茶会。会毕,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进行第三次直接会谈。
    T ^ * % 0
    T ^ * % 0
    9月5日晚6时半——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在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礼堂,出席招待苏联大使彼得洛夫的茶会,并同观京剧《穆桂英挂帅》。京剧由重庆厉家班演出。卜道明任总招待,蒋经国为副总招待。
    T ^ * % 0
    T ^ * % 0
    毛泽东对京剧饶有兴趣,茶话会开始时,蒋介石致欢迎词,毛泽东致答词。
    T ^ * % 0
    T ^ * % 0
    9月12日中午——蒋介石邀毛泽东午餐。午餐后,蒋介石和毛泽东进行第四次直接会谈。
    T ^ * % 0
    T ^ * % 0
    9月17日中午——毛泽东赴林园与蒋介石第五次直接会谈,赫尔利在场。
    T ^ * % 0
    T ^ * % 0
    蒋介石本以为毛泽东不敢来重庆,因此,他连下了三步刁棋,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毛泽东还真的来了。
    T ^ * % 0
    T ^ * % 0
    有人说毛泽东到重庆是一部险棋,如    果蒋介石真的翻了脸,如果美国人真的横了心,延安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T ^ * % 0
    T ^ * % 0
    可是,毛泽东却以大无畏的气慨和以国事为重的精神,回以蒋介石一着妙招,因而,从一踏上重庆,就赢得了国际舆论和全国人民的敬意。
    T ^ * % 0
    T ^ * % 0
    张治中以自己的热忱和豪爽,亲赴延安枣园迎接毛泽东,来重庆后,又让出自己的家桂园来接待他,他的这种热情和无私,在国共两党历史上成为美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