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 针锋相对

作者:宁致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吴安然带楚铮回到东院,吩咐几个下人去探听一下方才被楚铮打的是何人。当得知是楚府宗主的长孙时,吴安然觉得此事有些麻烦,等楚名棠夫妇一回到东院,便带着楚铮向二人禀报了今日所发生之事。
    楚名棠听了有些不快,楚夫人却满不在乎。打架是楚名亭的那儿子先挑起的,如果不是楚铮还有些自保能力,被打的就是自己儿子了。何况楚名棠对于上京楚府来说毕竟还是个外来人,虽没人敢对太尉大人怎样,但自己的几个孩子恐怕难免暗中受欺负。
    楚夫人等楚名棠走后,把楚铮叫到身边笑眯眯地说道:“铮儿,今天既然打了,那仇也已经结下了。你们兄弟三个为娘倒并不担心,担心的是你两个姐姐以后会不会被他们欺负。你既然有这本事,那就见他们一次打一次,他们对你无礼你要打,他们对你有礼就逼他们无礼然后再打。总之要把他们打得心服口服,连我们家的下人也不敢随意欺负。”
    楚铮直听得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去找那帮小子再痛殴一顿。
    柳轻如三女只觉得匪夷所思,哪有母亲这么教儿子的。
    但楚名棠还是要去向楚天放致歉的,毕竟楚铮打的是他的长孙,怎么也要表示一下。
    楚名棠进了门,只见一个少年满脸乌青,正在向楚天放哭诉,想必便是那楚慎平了。楚名棠暗中好笑,铮儿下手还挺狠的。
    楚名棠向楚天放行礼道:“名棠见过大伯。”
    楚天放摆摆手,示意那楚慎平出去。楚慎平心有不甘,但不得不从,怨毒地盯了楚名棠一眼,转身离去。
    楚名棠见那少年出去,正想开口,楚天放说道:“名棠你是为几个孩子打架的事来的吧,小孩子之间的事理他做甚。刚刚老夫对慎平说了,打架打输了那是你没能耐,跑到这儿来哭什么,听说还是十几人打一个,真是丢人。”
    楚名棠一呆,没想到楚天放竟如此大度。
    楚天放叹了口气道:“慎平这孩子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和他爹一样了,平日只知仗势欺人,如今名亭不在这里,他就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次给他个教训也未必是坏事。”
    楚天放起身踱了几步,道:“名棠你来的正好,老夫正想跟你谈谈。你回去没多久又来了,想必还未用饭吧,正好陪老夫喝两杯。”
    两人就坐,楚天放等下人出去后,举杯道:“名棠,本来老夫应该以家宴来请你,可想想还是等你见过皇上以后吧。几个老家伙当执事至少也有十几年了,一朝身退难免心中有些不舍己,趁他们都在,还有些家族新任的执事,一起痛快喝一场。”
    楚名棠笑道:“大伯说的是。”
    酒过三巡,楚天放老脸上现出一丝红晕,叹道:“人老了,酒量也不行了。”突然话锋一转突然道:“名棠对老夫仍有些猜忌吧?”
    楚名棠一惊,笑道:“大伯何出此言?名棠向来对大伯十分敬重……”
    楚天放摇头道:“名棠你不必争辩,你若对老夫没有猜忌,那你也就不是楚名棠了,也不会是楚太尉了。”又倒了杯酒,敬向楚名棠:“此地就你我二人,何不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楚名棠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突然举杯一碰,两人一饮而尽。
    楚名棠将杯放下,道:“既然大伯如此说了,名棠想问一事。”
    “请讲。”
    “为何名棠此次接替宗主如此匆忙,事先更是对此一无所知,还有……”楚名棠把玩着酒杯,缓缓说道:“名棠的意思,大伯应该清楚的。”
    楚天放笑道:“老夫当然明白,当年老夫接任宗主之位时,不但楚氏一族来了有三千人,京中的大臣们也差不多都到了,连先帝也驾临楚府,亲自将世袭逍遥侯的铁卷赐予老夫,那一夜,楚府人山人海,几乎将京城的酒水都喝光了。而名棠你此次接任冷泠清清,自然心中会有所不满。”
    楚名棠脸一红,道:“小侄只是认为至少应通知在京各大世家和皇上才是。”
    楚天放突然哼了一声,道:“通知他们,除了王家,其余的能来多少?名棠,你心机深沉,精明能干,但毕竟已离开京城已有十几年,对京中之事不甚了解。你以为我们楚家还是如当年那般风光吗,如今皇上最担心的就是我们楚家,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楚名棠疑道:“皇上对楚家向来忌讳这个名棠倒是清楚,史上权臣世家哪个不为皇上所忌,可说到除之而后快,大伯,这还不至于吧。”
    楚天放冷笑道:“不至于?如果不至于的话,老夫怎会把宗主之位传于你而不是名亭,名亭虽然能力平平,但做个太平宗主还是绰绰有余的。你以为老夫真的那么无私吗,笑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老夫只是在怕名亭无力应对楚氏一族日后局势。名棠,不要以为坐上宗主位子就万事大吉了,肩上的担子比老夫当年重多了。你还记得当年董家吗?”
    楚名棠心中一凛。
    楚天放仰天叹道:“我大赵国开国九大世家楚、王、方、董、萧、程、黄、谢、林,其中黄、谢、林三家早在开国初便已被诛,其余六家在太宗末年把持着朝廷九成以上政务,可以说太宗之后的两位先帝不过是空架子而已。其中就以董家势力最大,在武帝初年更是达到颠峰,飞扬跋扈,将我楚、王、萧三家排挤出京城,留在京城的程家则以董家马首是瞻,两家共有两位相国、四位尚书,其他大小官员更是不计其数,几乎将武帝逼得退位。武帝为了铲除董家,派人暗中联络在野的楚、王两家,分别带五万北疆军、三万西线军夜进上京城。据说这八万大军在京城整整杀了三天三夜,才将董家铲除干净。”
    楚天放突然双目一睁,精光四射:“名棠你想,在当今皇上看来,如今楚家跟当年董家是何其相似,楚王两家已是同进共退,王烈的长女更是你的妻子,朝中尚书以下官员依附于楚、王门下约近一半,虽不及当年董家在朝中威风,而名棠你却掌握南线大营近二十万大军,在皇上眼里我楚家恐怕更甚于当年董家。”
    楚名棠冷汗涔涔,喃喃说道:“难道我们楚家就不能退一步吗?”
    楚天放苦笑道:“怎么退?如果让你不当这太尉告老还乡,名棠你愿意吗?让老夫命各地楚氏一族的官员回家,老夫能做吗,那些族人愿意吗?何况就算楚家肯自损羽翼,你能肯定皇上会放过楚家吗?”
    两人沉默良久,楚天放忽又低声说道:“名棠,皇上急于对付我们楚家,更主要是因他恐怕没几年好活了。”
    楚名棠一惊,道:“此话当真?”
    楚天放道:“绝对是真,宫内那几个御医说皇上是由于操劳过度,身体快灯尽油涸了,最多顶不过三年。而储君才浅德薄,皇上肯定放心不下。”说着,又喝了口酒。
    楚名棠不禁接口道:“大伯的意思是皇上为了储君着想,会在这几年内向我楚家动手?”
    “正是。”
    楚名棠这才明白自己接到手的是怎样一个烂摊子,难怪楚天放会那么爽快地把宗主位置传给他。
    楚名棠恨恨地说道:“那大伯为什么不留在宗主位上带领楚家共渡难关呢?无论是经验还是阅历,大伯都远胜于名棠,何苦让名棠……来受这份罪呢?”
    楚天放叹口气:“名棠不必枉自菲薄,你的才能当世又有几人能比得上。老夫已经老了,如风中残烛,说不这哪天会比皇上先去了。到时名棠你即使登上宗主之位,名亭必然不甘屈居你之下,各地楚府也都有些不安分之人,那时外有强敌,内乱又起,楚氏一族恐怕就要灭门了。何况与皇上争锋,无论胜负,老夫都自觉难以承受。”
    楚名棠有些不解:“这是何故?”
    楚天放缓缓说道:“老夫若领着楚家输了,便是楚家的千古罪人,如何面对楚家列祖列宗;可如果胜了,老夫也不知如何是好,也许大不了再从皇室宗亲中立个新君,可如此一来楚氏一族在朝野势力更为庞大,更遭皇家所忌。自三皇五帝以来,历代君臣相争,不少权臣虽可逞一时之能,但最终得胜的还是皇家,唯一例外的只有西汉末年的王莽,但天下士子百姓无一对他心服,认为他是乱臣贼子,纷纷起兵讨伐,最后天下还是重归刘氏。老夫雄心已逝,不想当王莽之流,还是将楚氏一族交托名棠你吧。老夫别无所求,只恳请名棠时时以族人为重。”
    楚名棠无言,难道自己就想当王莽吗?
    第二天一早,楚天放和楚名棠站在楚府门口,下人已经将马车准备好。
    楚天放道:“名棠,按朝廷惯例,太尉和司徒分管六部,太尉所管的是吏、礼、工三部,其中最重要的吏部。过会儿接你上朝的便是吏部尚书汤受望,他是方令信那小子的妻弟。皇上封你为太尉,看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楚名棠阴着脸,问道:“小侄离开京城多年,对朝中人事并不熟悉。不知这汤受望才能和风评如何?”昨晚回去他辗转一夜,终于想清楚了,既然退无可退,那只好就放手搏上一搏了。
    楚天放一哂,道:“此人才能平平,风评更是一塌糊涂,若没些背景的官员想要升迁,送礼都要送得倾家荡产。前些日子多名御史联名弹劾他,若不是方令信百般阻挠和皇上袒护,汤受望早就被罢官了。”
    楚名棠哼了一声道:“那这种人还留在吏部做甚,小侄想过些时日就将此人除掉,大伯意下如何?”
    楚天放微微一笑:“这原本就是老夫给名棠你准备的贺礼。”
    楚名棠问道:“那何人能接替吏部尚书一职?”既然楚天放早有此想法,那继任之人也必定早就考虑好了。
    楚天放道:“此人名棠也定有耳闻,御史唐孝康。”
    楚名棠吃了一惊:“就是人称‘唐石头’的唐孝康?”
    楚天放不屑道:“什么‘唐石头’,朝中有两块臭石头,真正能称得上是石头的只有郭怀,那才是刀枪不入、软硬不吃。唐孝康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投在老夫门下,不然只凭他那点俸禄,哪能养得起十几房小妾。”
    不一会儿,吏部尚书汤受望的马车也已到了。见楚天放和楚名棠在门口等候,汤受望慌忙下车,走上前来拜道:“哎呀,下官真是罪过,竟烦劳老侯爷和太尉大人在门外等候,死罪死罪。”
    楚天放和楚名棠同时一皱眉,汤受望虽然礼数周到,但举止轻浮,言语中还隐带调侃。
    楚名棠还了一礼,心中暗骂:不知死活的东西,脸上却仍笑呵呵地道:“烦劳汤大人亲自来迎,本官愧不敢当啊。”
    三人寒喧了几句,汤受望说道:“天色已不早,请太尉大人上车吧,皇上若见了楚大人回朝,心中必然高兴万分。”
    楚名棠上了马车,一路闭目养神。
    走了约半个时辰,马车停了下来。汤受望先行下车,走到楚名棠马车前敲敲车门:“太尉大人,已经到了,请下车。”
    楚名棠掀开车帘,探出身子,看着不远处的宫殿,多年来他魂牵梦萦的殿堂,一时间竟痴了。
    汤受望面带讥笑,在一旁轻轻咳嗽一下,道:“请太尉大人随下官进殿。”
    楚名棠清醒过来,神色如常走下马车。这种喜怒形于色的小人他才懒得去理会。
    楚名棠随着汤受望穿过几扇门,来到朝堂之前。不少人已经到了,见汤受望走来,纷纷行礼。看到走在汤受望身后的楚名棠,虽大都不识,但楚名棠所着官服却是人人认得的,众官都脸色一变。
    汤受望带着楚名棠走到众官最前列,道:“请太尉大人在此等候,下官归列了。”
    楚名棠微笑道:“汤大人请自便。”
    楚氏一族的官员纷纷前来拜见,态度恭敬,这些人原本昨日就想上楚府晋见,可楚天放传下话来,为避人口舌,太尉大人要等见过皇上后才接见楚氏官员,众人才各自回府。
    楚名棠微笑着与众人寒喧,虽然大都未曾谋面,但也闻名已久。楚名棠知道自已虽已登上宗主之位,但毕竟根基尚浅,想要让这些人完全心服,还需假以时日,因此举止之间不敢有丝毫怠慢。
    “哟,这不是名棠么。”
    楚名棠一回头,只见相国方令信笑吟吟地看着自己。当年楚名棠在京任吏部侍郎时,方令信曾任吏部尚书两年多,当时楚名棠深受皇上宠信,方令信对他也相当客气,两人之间关系还算过得去。
    楚名棠身边官员纷纷闪开,这几年楚家和方家虽不能说水火不容,但也泾渭分明,这些表面功夫双方都懒得去做。
    楚名棠施礼道:“参见相国大人。”
    方令信拉着楚名棠笑道:“名棠是何时到京城的,也不告知老夫一声,老夫好为你接风啊。”
    楚名棠道:“名棠是前日夜间抵京城的,因昨日琐事烦多,未能及时拜见相国大人,恳请相国大人恕罪。”
    方令信笑道:“名棠太客气了,你我都是吏部出身,当年你为侍郎老夫为尚书,名棠可是对老夫助益良多啊。”
    楚名棠听方令信隐隐以上官自居,微微一笑:“相国大人客气了。”
    身后一人突然轻声说道:“郭尚书来了。”
    楚名棠一回头,见郭怀正缓步走来,喜道:“郭怀!”
    郭怀见到楚名棠一惊,顿时面露喜色,突然又有几分犹豫,脸色数变,走上前来施礼道:“下官郭怀参见太尉大人。”
    楚名棠心凉了半截,苦笑着将郭怀扶起,暗想此人真不是个当朝官的料,方令信与自己没什么交情都能笑脸相迎,你郭怀和我楚名棠是从小在田地里打出来的兄弟,连装一下都不会啊。
    郭怀既已如此,楚名棠只好干笑道:“郭大人,以后你我同殿为臣,还请多多照应。”
    郭怀却默然不语。
    楚名棠都不知怎么开口了,心中骂道:难怪朝中之人都叫你郭石头,你总要给我个台阶下吧。
    忽听一个太监尖着嗓子叫道:“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入列,方令信和楚名棠各自站在百官左右首,拜道:“臣等恭迎皇上。”
    赵明帝坐到龙椅上,道:“众卿家平身。”
    百官起身,楚名棠偷偷看了赵明帝一眼,只见他满脸病容,精神不振,身体恐怕真的不容乐观。
    赵明帝两眼一扫,见楚名棠站在百官右首,两人眼神一碰,均若无其事地闪开。
    楚名棠心中清楚,皇上早就知道他已到了京城。楚名棠一行数千人进了京城,若没人报知皇上那才是咄咄怪事。
    赵明帝身后的太监叫道:“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吏部尚书汤受望出列拜道:“启奏皇上,新任太尉楚名棠楚大人已至京城,今日前来叩见皇上。”
    楚名棠出列长揖:“臣楚名棠叩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明帝挥手道:“平身吧。”
    “谢皇上。”
    赵明帝盯着楚名棠良久,方微微笑道:“楚卿从平原郡一路赶来也辛苦了,在京城安置下来了吗,朕怎么没见礼部的奏折?”
    按赵国惯例,地方官赴京任职若在京城原本无住处的,可向礼部申报,由礼部奏请皇上后再行安排。楚名棠赴京由于直接住到了楚府,并未向礼部申报,况且他已是楚氏宗主,可以说是楚府的主人了,自然不需朝廷另行安排住处了。
    楚名棠知道皇上此问别有深意,道:“多谢皇上关心,只是臣大伯年老体弱,知名棠来京,便邀名棠住到逍遥侯府,故未向礼部申报。”
    赵明帝道:“哦,是这样啊。只是楚卿久住逍遥府恐怕不大方便吧,要不要朕让礼部为楚卿另寻一住处?”
    楚名棠有些犹豫,知道如果拒绝的话等于和皇上彻底决裂了。可想想自己还能退吗,只好低头说道:“皇上不必为臣费心了,臣在逍遥侯府住得很好。”
    赵明帝大怒。昨天得知楚名棠进京后便住到了楚府,他对楚名棠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告破灭,在书房破口大骂,把方令信和郭怀吓得噤若寒蝉。今日见了楚名棠,他出言试探,不想仍为楚名棠拒绝。
    赵明帝抚着胸口,强抑怒气道:“那朕倒省心了,退下吧。”
    楚名棠退回原位,心中也有几分愧疚之情。毕竟如果不是皇上当年大力提拔,他也不会当上平原郡太守这一职,也就不可能入主楚府;但赵明帝让他对付楚氏一族,他是绝对不愿意的,这样一来他将被天下楚氏族人所不齿。赵明帝出生帝王之家,根本不明白世家子弟对家族的感情,对所有楚先行的后人来说,上京楚府是他们的根,楚名棠绝不想做随波漂荡的无根浮萍。
    赵明帝喘了几下,道:“还有什么要上奏吗?”
    方令信出列道:“启奏皇上,京城附近几位知县来报,近来京城附近不甚太平,盗贼四起,恳请皇上派兵相助。”
    赵明帝道:“这些小事也来烦朕,禁军统领赵无尚,命你派兵到京城各县协助剿匪。”
    一个身着武将服的官员出列道:“启奏皇上,京城禁军平日可动用兵力不过二万人,且部分还需作为机动,若还调兵到各县剿匪,恐怕力所不及。”
    方令信道:“可京城附近治安也不容忽视,赵统领还是勉为其难,想法派些人去吧。”
    郭怀突然看了楚名棠一眼,出列道:“皇上,近年来京城及附近各县人日益增多,仅凭五万禁军维护治安实在是捉襟见肘,臣恳请皇上另行抽调一万大军到京城外驻扎,现有五万禁军护卫皇宫和京城,新调一万人可命名为城防军,负责京城附近地区的治安。”
    赵明帝点点头道:“郭卿言之有理。”
    汤受望出列道:“郭大人,那这城防军领军授何官职,又为几品?”
    方令信道:“赵统领为二品将军,那城防军领军就为三品吧,受赵统领管辖。”
    楚名棠见皇上和这几人一弹一唱,显然是事前商议好的,仔细一想,顿时浑身冷汗。
    楚名棠看了看,几个楚氏一族的官员也面露焦急之色,向他暗中示意,楚名棠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难道上任第一天就要和皇上针锋相对吗?
    可这城防军一旦建起来,就如同一把利剑高悬在楚氏一族的头顶上。楚名棠年轻时也在京中多年,知道禁卫军原本是从各大军营中挑选而来的最勇猛之士,可是经过数百年已大不如前,如今的禁卫军军官大都由世家子弟组成,在楚名棠看来,其战斗力还远不如南线大营,而且禁卫军中楚氏族人也有不少。但再建一支城防军就难说了,极有可能调一支精锐部队过来,那楚家可就受制于人了。
    楚名棠突然上前一步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赵明帝看了看他,没好气地道:“楚卿请讲。”
    楚名棠从袖中拿出一奏折,道:“臣在南线大营时,倚我大赵鸿运、托皇上之福,击溃南齐水师十万官兵,俘敌六万余人。南齐朝廷慑皇上天威,派使臣前来议和,已赔偿我朝黄金万两、珍宝古玩无数,并献给皇上南齐歌妓一百名。微臣已将此全部带至京城,并一一登记清楚,请皇上过目。”
    一旁的太监将奏折从楚名棠手中接了过去,呈于龙案之上。赵明帝看了看,不禁露出一丝笑容。赵明帝自登基以来从未动过兵戈之事,此战取得如此大胜,可以说是大壮国威。
    堂下众臣也纷纷向皇上道贺,只有方令信隐隐觉得楚名棠此举肯定别有用意。
    赵明帝笑道:“南线大营此战取得如此大捷,楚卿功不可没,朕赏你黄金两千两,南齐歌妓二十人。”
    楚名棠躬身道:“谢皇上。臣还有一事启奏。”
    “说吧。”
    “南线大线代统领王明远托臣启奏皇上,如今南齐水师丧失殆尽,江边防务如同虚设,是否可以乘胜追击。臣敢为王明远担保,若南线大营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即使不能灭掉南齐,也可逼迫南齐向我大赵称臣,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请皇上谕示。”
    赵明帝有些犹豫,南线大营战功已经如此显赫,再打下去自己都不知怎么封赏了,难道还要把楚名棠的内弟王明远再调到朝中来,那楚王两家势力岂不又大增?
    方令信出列道:“楚大人此言差矣,我朝既已收下南齐所赔财物,又岂能失信于南齐,再度举兵南下。”
    楚名棠道:“古人云,兵不厌诈。何况臣与王明远并未与南齐签订合约,一切请皇上谕示。”
    赵明帝想了想道:“依朕看来方卿说的甚是,此战就到此为止吧。”
    楚名棠低头道:“微臣遵旨,不过臣有一事不明,想请郭尚书指教。”
    赵明帝一愣,道:“讲。”
    楚名棠转身向郭怀道:“郭大人,本相想以前南线大营统领的身份请教一事。”
    郭怀满脸愕然,拱手道:“太尉大人请说。”
    “请问郭大人,南线大营战事已结束多久了?”
    郭怀道:“已有一月。”
    “南线大营此次与南齐水师作战,歼敌十万,俘敌六万,郭大人认为此战果如何?”
    郭怀点了点头:“战果辉煌,可以说是自太祖以来我朝对南齐最大的一次胜仗。”
    楚名棠肃然道:“那直至昨日,兵部对南线大营将士的嘉奖为何仍未到?如此拖延,难道不怕寒了将士的心吗?”
    郭怀默然,偷偷看了一眼赵明帝,对南线大营的奖赏折子他早已呈送皇上处,可皇上一直将它置之高阁,自己又能如何。
    楚名棠继续说道:“南线大营此次战事本相不敢贪功,其战功最为显赫的是郭大人调拨给南线大营的一万黑骑军将士,这一万将士勇猛无比,本相此前上奏的折子中已说得很清楚,此次战事一半功劳要记在这一万黑骑军将士身上,特别是楚洛水将军,率领黑骑军克服北疆军不习水战的弱点,连夜渡江直捣南齐水师大营,指挥黑骑军和骁骑军两万人全歼南齐水师九万余人,俘敌近五万,这样的战功,兵部至今仍不闻不问,请问究竟是何……居心?”
    郭怀尴尬无比,当初他只为西、南两线战事考虑,给楚名棠拨了一万黑骑军,并特意由楚氏族人楚洛水领军,为此他已被赵明帝训斥多次,没想到如今楚名棠也会因此发难。
    赵明帝咳嗽一声,道:“楚卿不必着急,郭卿前日已将请功折子已经送给朕,朕阅过后即日便发至南线大营。”
    楚名棠转身身赵明帝拜道:“臣谢过皇上。皇上,依朝廷例律,楚洛水将军如此战功,是否应该越级提升?”
    赵明帝想了想,无奈道:“正是。”
    楚名棠道:“楚洛水将军现今是五品偏将,按朝廷律法,应封为三品副统领一职。”
    方令信立刻出列反对道:“皇上不可。”
    楚名棠斜眼看了看方令信,道:“西线大营方统领闭城不出,未打一仗,前去增援的北疆大营五万将士人人都有封赏,难道相国大人觉得楚将军反不应提升吗?”
    方令信登时语塞,心中暗骂郭怀当日多此一举,否则哪来今日此事,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楚洛水提升为副统领,迟疑了一下道:“楚大人说的是,楚洛水将军是应提升,可是北疆大营已有两位副统领,实在不宜再行增加了。”
    楚名棠道:“那好,南线大营还缺一位副统领,楚洛水正好可以接任。可楚将军是北疆大营的将领,按朝廷律法,三大营间将领互调可自带亲兵,楚洛水升任副统领,可带一万人,那这一万黑骑军就留在南线大营吧。”
    赵明帝立刻摇头道:“不可,南线大营刚刚击溃南齐水师,南齐暂时无力对我朝有何威胁,这一万黑骑军乃是我赵国最精锐的骑兵,不宜留在南线大营。”北缰大营一共才五万黑骑军,这一万给了南线大营,岂不是如虎添翼。何况楚洛水勇猛过人,南线大营二十万大军如果由他来调教,后果可想而知。
    楚名棠微微一笑:“皇上说的是。楚洛水越级晋升皇上已准奏,北疆副统领编制已满,也不宜留在南线大营,臣觉得那有个地方可以安置。”
    赵明帝不禁问道:“是哪里?”
    方令信心中打鼓,不会是西线大营吧。西线大营已经有了个副统领王明声,是王烈的亲侄儿,如果楚洛水再领着一万如狼似虎的黑骑军过去,自己堂弟非给架空了不可。
    只听楚名棠道:“方才郭大人所提出的新建城防军,相国大人又将官职定为三品,那正好可以由楚洛水和麾下一万黑骑军来担负。”
    赵明帝和方令信几乎同时脱口而出:“此事万万不可。”
    楚王两家的官员罔若未闻,纷纷出列盛赞太尉大人英明,均说京城周围如果有了这支百战之师守护,方相国便无需担忧了,京城四处必然太平。
    楚名棠悄然回列,见郭怀脸色木然,心中有些歉疚,毕竟郭怀当初顾着兄弟之情,才将楚洛水的这支黑骑军调拨给自己,可如今却成了自己攻讦的借口。
    赵明帝给吵得心烦意乱,一拍龙案道:“此事容日后再议,退朝。”
    礼部侍郎楚名南上前一步道:“启奏皇上,对南线大营将士的封赏应早日交于礼部发出,正如郭大人所说,南线大营在太尉大人的统领下,战果辉煌,朝廷如果再不表示,日后难免军心动荡。”
    赵明帝不耐烦地说道:“朕知道了,明日就交于礼部发至南线大营。”说完便匆匆走了。
    一个太监在身后扯着嗓子喊道:“退朝。”
    楚系众官员见皇上走了,纷纷围到楚名棠身边,多数人都脸露喜色,毕竟这些人也不是鼠目寸光之辈,在楚家和皇上日益走向对立的时候,都知道这一万城防军如果完全掌握在皇上手中是何含义,见楚名棠方才挥洒自如、轻描淡写便将皇上和方令信说得无言以对,大为佩服。
    楚名棠见多人面带笑容,低声喝道:“诸位有些失态了。”
    众人顿时醒悟,收敛起笑容,对楚名棠更添了几分敬重。
    楚名棠向四下拱手道:“名棠久离京城,对朝中之事不甚熟悉,还望诸位同族时常提醒。”
    礼部侍郎楚名南回礼道:“名棠兄太客气了,名棠兄是我族中百官之首,我等自当以名棠兄马首是瞻。”
    旁边一人掩饰不住兴奋之色道:“以前名亭兄任刑部尚书时,才德均不能服众,我们楚家总是被方令信欺压,如今名棠兄到了朝中,我等总算有主心骨了。”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楚名南等人为官多年,并非目光短浅之辈,自从楚天放退隐之后,楚名亭不堪重任,楚系官员在朝中群龙无首,受皇上和方家的打压由来已久,众人早已憋了一肚子的气,因此对楚天放将宗主之位传于楚名棠之事细细斟酌一番后,多数人并无异议。毕竟楚名棠出身旁系,身边除了老母和妹妹之外别无其他至亲,他想重振楚氏,真正可倚重还是朝中的族人,再说他身后还有王家的支持,楚王两家同心协力,谁还能与之争锋?
    楚名棠也暗暗吁了口气,今天第一次上朝就与皇上针锋相对,实非他所愿,不过因此而折服了不少在朝中为官的楚氏族人,他心中也略感宽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