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 机锋暗打

作者:罄竹难书的木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看着小僮撤下古筝,转而换上飘香的清茗,诸葛亮伸手邀请刘禅一同坐下。
    刘禅深深的闻了一下茶香,清啜一口香茗,看着眼前这个集睿智、忠义、神奇于一身的传奇人物,轻轻的说道:“并无其他事情,只是想和诸葛军师谈谈。”
    看着诸葛亮眼中闪动着的智慧光芒,刘禅笑了一笑,“适才军师说到琴为小道,不足为听,我以为此言有失偏否,”
    “哦?”诸葛亮似乎也被刘禅的话吊起了兴趣,“少主请试言之。”
    又抿了一口茶,看着小僮倾倒在茶杯中而又溅出在太阳的照射下五彩斑斓的水珠,刘禅若有所思的说道:“琴,融汇百家神髓之物也。学琴,可以使人恬静安详,潇洒自在;抚琴,可以修养身心,体悟大道;听琴,可以进景入情,陶冶情操;醉琴,可以领悟空灵,修学大智。正所谓:琴棋书画四品,琴为第一,便可看出琴的重要性。”
    诸葛亮抚掌笑道:“未曾想到少主对“乐”了解如此之深。不错,《诗经》中曾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可知,琴此一道,讲求的是韵味,虚实相生,注重的是弦外之意,清净洒脱的感觉。孔子云: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依我看来,天地气象亦存在这方寸之物中。”
    刘禅点点头,站起身来,望着亭外的雪景吟道:“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诸葛亮静静的听着刘禅所吟之诗,当刘禅吟到最后一句“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时,不由的眉头猛地一跳。
    站起身来,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个年仅十七岁但却如崇山般伟岸的背影,诸葛亮摇摇头,暗道自己实在是多心了,站在这里的只是一个年方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即便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首如此押韵的诗句,也不可能将自己的意思蕴含在诗中透露给自己,错觉,一定是自己太敏感了。
    “少主所作诗句意境悠远,意味深长,‘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嗯,与情与景皆与现在相符,虽与我等所作韵律有所不同,但仍不失为一篇好辞,”借着评论的时间,诸葛亮平定了一下自己略微加快的心跳,考虑再三,虽然在内心深处不相信刘禅如此聪明,但是抱有一丝的侥幸心理,诸葛亮还是决定试探一番。
    诸葛亮轻摇羽扇慢慢的踱到刘禅身边一侧,一同与他望向亭外的雪景,同时向他问道:“古之乐器众多,其中以琴、筝、瑟、鼓、钟、竽、鼎、筑为最常用,适才我与少主就筝论琴,但不知少主可知道琴与筝的关系如何?”
    刘禅仍是一副淡然自若的模样,望着眼前的雪景,似乎浑然不知诸葛亮意欲挑起话题,淡淡的说道:“还请军师指点。”
    “如此,就在少主的面前献丑了。”诸葛亮轻摇羽扇,慢慢的说道:“适才亮所弹奏的是为《水云禅心》,乃《掬水》中曲目之一,该曲不仅充满了清扬淡雅的意向,更透露出一片悠然的禅意,如果仔细倾听,可以从中找到一丝意境悠远的旋律,曲调中如同生命中注入了一股灵性的活水,翻腾雀跃,更如同找到一片自在无忧的清凉之池在内忘情徜徉,而此曲目亦只有筝才能达到这种幽深空灵、抚人禅心的境界。”
    看着刘禅知音般的点头,诸葛亮笑笑说道:“筝,秦之乐器也,原本属于琴之一脉。传说上古时期众人以鼓瑟为乐,时瑟为五十弦。黄帝听闻素女乐曲专精,尤其擅长鼓瑟,故而下令召素女入宫献艺,素女献曲《天殇》,曲毕,帝闻而悲伤不已,取瑟破之,故后瑟成为二十五弦。延至秦时,有兄弟两人,于宴席之上争抢瑟而鼓之,相持不下,终又破而为二,流传至今,称之为筝。”
    说到这里,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筝,实为争也,兄弟阋墙破之而得筝,虽流于后世,成为乐器中的一种,依我看来,却为不详之物。”
    看着刘禅依然波澜不惊的面孔,诸葛亮不仅对自己一时兴起说出的这番话而忐忑不已,刘禅能不能听出我话中的弦外之音呢?诸葛亮没有把握。
    听着诸葛亮隐含深意的话,表面上刘禅状若痴呆,实际上这个智商超高的二十一世纪研究生已然从诸葛亮的话语中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兄弟不和乃不祥之兆。
    回想着前世刘禅留给自己的记忆:眼前的这个三国时期的超绝人物,虽然辅佐自己的父亲并顺利的实施了当初制定“三分天下”的计划,完成了刘备拥有自己的根据地进而挺进中原的梦想。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其发现自己施政后的措施产生的后果与自己所设想的“国库充盈、夜不闭户”情形不相一致时,这个在蜀汉政权中实际的统治者采取了“以战养战”这种杀鸡取卵的战略。
    不可否认,诸葛亮这个当世最高级的战争谋略家采取的这种方式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合时宜,也是唯一能够保全蜀汉政权的策略,但也恰恰正是这种战略,使得蜀汉政权在失去了他这个可以统领全盘的谋略大师后,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有能力、有胆量、有气魄的人才实施这个方案,最终导致了蜀汉政权的灭亡。
    而在二十一世纪生活过的雨辰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也有比较详细的了解,蜀汉政权的没落实际上在关羽大意失荆州,星夜走麦城时就已经顺着历史的轨迹开始倾覆,直至张飞、刘备相继去世,自己这个虽然有满腔抱负却不得不在诸葛亮的指挥下继续担任名义上的总指挥统帅全局,虽然取得了安抚南方民众的瞬间辉煌,但却终于在“桃园结义”三人相继去世、大权旁落的情况下完全失去了对蜀政权的控制。
    等到诸葛亮仙去,自己接掌的蜀国已经破烂不堪、民不聊生了,可恨的是姜维这个貌似诸葛亮却没有他万分之一能力的所谓后继者,为了心中的“理想”继续出祁山,讨伐中原,虽然自己不断在后方努力控制局面,加强生产,稳定民心,但是最终在姜维一次次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后方又无力支援的情况下蜀国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失去希望的自己只能通过宦官黄皓的谗言来麻醉自己,最终落得个千世骂名。
    问题回到现在,从伏松林夜袭到刘禅的接风洗尘宴再到禁宫内谈,处处都徘徊着诸葛亮的影子,细心思索一下,若是其决心将自己除掉,那么作为军师手握军政大权并心思缜密的他,不可能如此之不小心将自己处在这个尴尬的环境当中。那么,他若非与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便是隐藏极深的大奸大恶之徒,刘禅当然更希望也坚信是第一种答案。问题逐渐在刘禅的脑海中清晰起来:但是这个蜀汉王朝的朝政第一人在现在的环境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刘禅如是想。
    扭头看着诸葛亮如清水一般清澈的眼神,刘禅平淡的面孔如湖水解冻般慢慢的扩散,一丝笑意升起在刘禅的嘴边。
    “筝为乐器,虽然其所传之故事不甚好听,可是其韵律是其他乐器不能比拟的,可见,我们不能因为它不甚好听的传说而不使用它。若使用它弹奏乐曲,可使有雄心壮志的人斗志高昂,也可使心境平和的人潇洒自在。故而,禅以为筝非不祥之物,筝所以是筝,不仅仅是相争之名称,更是看使用他的人心境如何,为善为恶,存乎一心。”
    诸葛亮也随着刘禅笑了,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也平静了下来,听着刘禅满含机锋的话,诸葛亮明白:一个天资聪颖的人才出现了,这个几年不见,饱经风霜和历练的少主终于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天赋,“逢人说话留三分”这个饱含着古人智慧的俗语在经历了太多磨难的少主身上充分的体现了出来——甚至于自己这个刘备身边最亲密的人也不行。
    “少主所言不错,善恶之心,存乎一念。亮以为,这是根本,但是同时弹琴鼓筝之人亦应学会如何弹奏。”
    “哦?”刘禅眯缝起被太阳照得有点睁不开的眼睛问道,“此话怎讲?”
    诸葛亮再次请刘禅坐下,整理一下棉袍,说道:“弹奏瑶琴时要根据乐曲的旋律来控制节奏,一根琴弦不容易弹奏出悦耳的音乐,只有七根琴弦同时配合,时快时缓,时高时低,快时如银珠落玉盘,声不绝耳;缓时如海中波涛,深远悠长;高时如鹤声上九霄,高亢激昂;低时如暮时钟鼓,雄浑厚重,同时还需配合周围的环境,赏琴的对象,才能够演绎出最美的乐章。若能如钟子期与俞伯牙般互为知音,那么两人之间的乐曲就能够称得上为天籁之音了。”
    “不错,”刘禅击桌赞叹道:“世间仙乐易得,然知音不可得。”话锋一转,“不知适才就筝论琴的一番讨论,军师与禅可能称得上为知音?”
    看着刘禅一双似要看透自己心灵的眼睛,诸葛亮点点头,笑道:“知音与否不能凭亮一人断定,还要看少主如何看待,”看看刘禅眨也不眨的眼睛,诸葛亮摇摇羽扇,轻轻的说道:“路遥方能知马力,路久才能识人心哪。”
    两人沉静下来,小僮知机的上来换上新茶。
    透过渺渺升起的茶雾,刘禅看向低头专心品茗的诸葛亮,在刚才一番大打机锋的话后,刘禅决定将话头挑明:“不知军师知否禅于入蜀之时被袭一事?”
    “犹未为忘。”
    “不知军师可曾知道其中内情?”刘禅寸步紧逼。
    “虽未知,却曾卜算得知一二,”随手指天,“此乃天意,吾不能阻也。”
    虽然知道诸葛亮是以天意来含糊这件事情,可是前世刘禅留在脑中的记忆却要自己充分相信诸葛亮,刘禅也是这么想,现在初到成都,无依无靠,整个蜀汉群臣之中没有一个自己能够信任的,唯独这个诸葛亮心思缜密,智计无双,同时也对自己维护有加,只有相信他,才能够在这里立足,逐步控制住蜀汉政权,为将来自己征战的道路打下基础。
    既然诸葛亮不说,那么就暂时将这件事情搁置一下吧,毕竟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眉目,接下来就是要深入蜀汉政权内部再仔细打探这个消息。刘禅暗暗心道。
    “禅虽归还成都未到两日,然却能感觉出成都天色不好,似乎有阴云层叠,昏昏然像要下雨一般,禅亦怕被雨淋湿乃至卧床不起。若不是军师持伞从中斡旋,禅想必已经——”刘禅不动声色的捧捧诸葛亮,又小心的表示了自己已经知道一些情况,同时将诸葛亮拉到自己的这一方,“现在禅茫然失措,浑不知如何是好,还请军师教我。”
    “少主眼力不差。成都虽然阴云布天,似有大雨来袭,但亮已算定,雨非大雨,顷刻即过,只要少主能够找到避雨之处,则可身免。”诸葛亮回答的有些含糊。
    刘禅只好继续询问:“却不知避雨之处在何方?”
    摇摇羽扇,诸葛亮说道:“或持伞于旷野,或规避与檐下,均为避雨之道。”看看刘禅满是询问的目光,诸葛亮只好将话说得再明白一点:“看现在的天气,少主宜按主公之吩咐,如此雨小时,可自行规避,若雨大时,亦可前往主公府内避雨,此乃上策。”
    “然人不能妄自揣测天意,若是骤雨袭来,却如何是好?”刘禅暗暗心道:既然已经将话挑的如此明白,我就只好不要脸皮的拉你一起下水了。
    虽然心知肚明刘禅的意思,但是蜀汉兴旺的希望就在这个人的身上,诸葛亮也不由得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少主请放宽心,亮自问卜卦有方,若有骤雨来袭,亮自会通知少主及时避雨。”
    刘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站起身来,向诸葛亮说道:“如此就多谢军师了,如没有别的情况,禅想在父亲授权扩军之日即刻起程,不知军师还有何吩咐?”
    诸葛亮也站起身来,说道:“不敢不敢,如亮所料不差,明日早朝后必然有好消息传给少主,少主在外,望能如亮所讲鼓筝一般,分清轻重缓急,上下内外,若有行事不顺之时,可及时通知,亮必全力帮助少主。”
    刘禅点点头,向诸葛亮拜谢道:“今日一谈,使禅信心百倍,他日若有功成名就之时,必谢军师之大恩!如此,禅先行告退。”
    诸葛亮这个蜀汉政权的第一人果然能量极大,第二天的朝会上,在刘备与诸葛亮的极力斡旋下,刘禅自己统领玄机军的第一步计划终于得以实施。
    更让刘禅高兴的是,在诸葛亮的极力推荐下,刘禅得到了江州郡守一职,操有生杀予夺之大权。春节过后,即刻上任。
    http://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