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阵右侧迂回出击的是付亮上尉的装1连,由连部的指挥车居中领头,后面以交错双排横队展开所辖三个排:每排四部“飞狼”,排长车通常居全排右前方。
采用“飞狼”轻战车底盘的“智狼”指挥战车安装了一部陆用“顺风耳丙”型短波无线电台,可与510里内安装同型电台的单位直接喊话,使用莫尔斯电码时最大通讯距离可达15到30里。电台和第三名乘员,车体进行了大幅改造,去除了原型车上配备三七毫米速射炮和1挺气冷重机枪的梯形主炮塔,在加高的车身上重新安装了一个兼做观察塔的小型机枪塔,装备1挺50弹鼓的汉阳轻机枪,另外在机电员前方加装了一挺航向机枪——乍看起来就像是全新的一型战车。
此时,付亮就蜷缩在这样一部“智狼”指挥车内,时而向本车的无线电员和驾驶员发号施令,时而把脑袋探出炮塔四下观察,时而半个身子钻出炮塔,两手有规律地挥动小红旗向身后的3排长发信号——对战车兵来说,战场上这样做要冒极大的风险。通常,在进入敌人火力范围之后,装甲连的组织性主要靠连队成员平时的训练磨合——或者说,人品——而非连长手中的红旗。
付亮的任务是率队绕过本阵右前方的高地,迂回到敌人侧后,切断其退路,配合正面平推的本阵,犹如挥动的铁锤砸向铁砧上的鸡蛋一般,力图一举摧毁当面这股敌军。
当天第N次从炮~:|了高地地侧面,也看到了一堵狂奔中的血肉之墙——很显然,敌我双方都想到一块去了。
两支迂回部队,一方是没有步兵支援的14部战车,一方.:器支援的700骑兵,彼此发现对方时相距不到400尺——400尺的平缓草坡,既适合战马驰骋,也方便战车扫射。
不容犹豫,付亮急忙钻出炮塔,手中的小红旗连连上举。迅即缩回炮塔,拍着驾驶员的肩膀要他刹车。
卷挟着泥尘与草沫,履带发出尖利的响声,1连在疾驰而来的俄国骑兵面前整队急停,3排在连部车后方2030公尺外交错横开,全连三七小炮、16挺轻重机枪迅疾开火,子弹与弹片的风暴横扫数十人马翻倒滚落——宛如秋日大树上抖落地残叶。
然而后面的骑兵没有退缩,依然高喊“乌拉”,策马疾冲。马刀在空中纷乱闪亮,马蹄踏风。马鬃飞掠,不到一分钟,骑兵的洪流就淹没了对面单薄的战车阵。
少数愤怒的骑兵用马刀砍,用长矛戳,用马枪或手枪往战车的缝隙里开火——很快被开动起来的战车旋转炮塔扫倒在地。更多的骑兵则毫不停顿地从战车之间飞驰穿行,抛下战车不管,扬鞭直趋战车后面的小树林。
树林后面集结着装1旅的炮兵营、旅部和辎重营,如果俄国骑兵冲过林子,后果将……
付亮命令无线电员接通营部。
“这里是1连,起码一个团地骑兵从我们两旁冲过。我们拦不住,向树林那边去了,我们要追过去吗?完毕。”
“什么?真的不用?你确定?完毕。”
“是,交给步兵。1连lt;=
从潜望镜中确认敌人远去后。付亮再次钻出炮塔,举起小红旗向前挥动。
1连再度整队前行,此时,在他们前后总共一千公尺范围内,已经横躺了合计五六百具人马躯体……
一刻钟后,已经损失过半地那个俄国骑兵团终于冲近了小树林,正要化整为零突入林中,突然一阵精准弹雨扫来,瞬时又有数十人落马,原来,这前面正是华军机动步4的设防阵地。此时,4连两百来人依托配备机枪的二十来部半履带装甲车,躲在树干和车体后以半自动步枪准快点射,又架起排属掷弹筒和连属六零炮连连轰击,直把敌人打得发懵。不多时,那半团俄国骑兵已是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只有寥寥几骑走了狗屎运冲4阵地,举刀乱砍,反被步兵用刺刀戳下马来,统统做了俘虏。俄军残剩百余骑掉头逃窜4的步兵乘上半履带车连着追射了两三里路,又击毙数十,生俘十数名,眼见残敌分成七八路溃散,不易追剿,这才收兵回阵。
大约与此同时,付亮的1连也迂回到了高地后面,找到了正在被我军炮火洗掠的敌炮兵阵地,付亮没有急着发动进攻,而是先命主力隐蔽,单把自己的座车又往纵深开了一段——好家伙,炮兵阵地后的一片凹地里足足藏起了七八百俄国骑兵,都下了马,分成小队展开,看起来是要配合炮兵防御正面。
“接炮兵营部。”付亮贴住机电员耳朵大喊。
几分钟后,原本只是专心关照俄军炮兵阵地的己方炮火突然向纵深延伸,密匝匝地落在那片凹地中间,刹时血肉横飞,人嚎马嘶,榴霰弹爆射出的死亡之雨无情地吞噬生命——两种高等哺乳动物地不等价生命。
付亮满意地笑了笑,钻出炮塔打起手旗,率队绕往凹地后方。
薄雾散尽,日头高升,又是一个好天气。
没费多大周折,1连顺利绕到了凹地后方,在那里付亮遇到了配备“捷狐”和“狡狐”的6连——他们刚刚从本阵左侧迂回过来,从左边的小林子里赶出了整整一团的骑兵。
“那帮狗崽子往大路上逃了,营长要我们紧追过去,这边就交给你们了,完毕。”6连连长在lt;2是在四吨“捷狐”机枪战车底盘上改造的,安装一部只能在5里范围内喊话的“顺风耳丁一型”电台,为此取消了机枪塔,加高了车身,在车长座位前方装1挺自卫用地航向机枪,由于车身狭窄,不像“智狼”那样有空间安排专门的机电员,电台通常是由车长亲自操纵(反正也只能喊话)。
“收到,这里就交给我们了,把那帮狗崽子往死里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