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5章 一张人脸【感谢魔鬼浪人的盟主】

作者:火中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为了修复这射电望远镜,陈锋用掉了六块蛇胆生物电池,也没顶住消耗。
    幸好他又成功的通过拼装出稳压器,做成了一组可以同时放入二十枚狼牙的组合式宽幅供能盒。
    这东西的原理说来简单,但狼牙的生物电池稳定性不如蛇胆,电压变频极快,并且每颗狼牙中蕴含的能量从电压到电流,再到变频幅度都有或大或小的区别。
    为了制作这宽幅稳压器,陈锋可谓绞尽脑汁,组合了无数个元器件,千辛万苦摸索出一套自适应供能体系,再boom了七八次,又不断微调,拢共白瞎数千个零件,才顺利完成。
    这代表他的能源支配总量大跨步前进了。
    世界上的狼很多,狼牙用完了还能换虎尾骨节,陈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供能问题。
    他的自信大为提升。
    他甚至感觉要不是自己只得一人,精力和能力实在不够用,给他个几年时间,甚至能拼出纯粹的夸克定向合成仪,定向凭空制造材料,再弄出量子芯片锻刻机,真能自力更生把辅助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了。
    总之,满地都是可用垃圾的世界,为他的个人生产力创造了先决条件,但他个人的聪明才智与经验性的直觉反应,才是带来个人生产力大爆发的核心驱动力。
    确定太阳穹顶真已不在后,陈锋立马冒出了新思路。
    虽然难度依然无限大,但陈锋确定了三个大方针。
    第一,进一步打造大型工程类机械,提高个人生产力。
    第二,依然不放弃重建人工智能算力,以培养出个类似于曾经的智能助手小薇的存在为最高目标。至于繁星那个等级,他不敢奢望。
    第三,不计一切代价的拼装舰船,以重新掌握太空航行能力为最高目标。
    没办法指望别人来救,他一切都得靠自己。
    有一件事他还没考虑清楚,有机会的话,到底要不要去殖民地看看。
    现在有两种可能。
    复眼文明知道他依然存在,亦或是不知道。
    第二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那么如果他一直潜伏着,独立于人类殖民地阵营之外,只要不迎头撞上复眼舰队又或是其探测器,他都能悄悄的搞事。
    可这样的话,自己就无法参与到战争中去。
    陈锋倒没膨胀到认为有自己人类就能战而胜之,只是他习惯了永远冲锋在前,要让他当个局外人,难免不适。
    而且万一这次殖民地的舰队够给力,能多破解出一些棱舰的奥秘,甚至能破了太阳穹顶的封锁呢?
    自己孤立在外,无法得到详细信息,那大家不是白白牺牲,又浪费了一条时间线吗?
    可如果我悄悄的独立行动,是不是能多活一些年,多走一些星系,多看到些宇宙奇迹。
    说不定我又能从宇宙奇迹里,找到新的灵感亦或是能带走的理论依据,并引动革命性的科技革新呢?
    那么,怎样的选择才是最好?
    我到底该怎么办?
    陈锋再度迷惘。
    他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面临的逻辑困境却只有增无减,需要做的艰难抉择也越来越多。
    每个抉择都代表着不同的可能,都可能有不同的收获,也潜伏着不同的危险。
    这一条条的逻辑分岔路,将他个人与文明的方向分别导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结果,即便是他也难以当机立断。
    更苦的是以前总有别人给他当参谋,这次没,全都得自力更生。
    要换个人如陈锋这样带着无尽的困惑独自过活,恐怕什么事都干不成,但他没有。
    不知不觉又数月过去。
    在这几个月里他做成几件事。
    等开春后,他回到茶山,认认真真采了几座山的茶,最后一共炒制出拢共近半吨的陈氏猴魁,解决了口粮问题。
    此外,他通过操控着工程机械高效率捡垃圾,成功焊接拼装出一台长近五十米,高约十六米的三轴多功能地内飞船。
    陈锋几乎把目前能实现的所有功能全部嵌入到了这一台飞船中了。
    总载荷超过百万吨的十六个反重力引擎、满载推重比达到100的一大两小三个双向喷射介质引擎、扫描面积达到半径五公里的放大版引力波探测仪、十六台中型夸克仪并联组成的原材料备料舱、高精度解析提纯仪、小型超高温核聚变锅炉、发掘能力超强的数十个机械臂、分门别类堆放各种零部件的三个大小不一的载物仓以及一台1nm硅芯片光刻机与蚀刻机。
    是的,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十分熟悉的那个光刻机。
    他做到了。
    打死他也没想到,在遥远的三十一世纪,自己竟然会回到靠单晶硅芯片来解决算力需求的境地。
    他也是没办法。
    zs菌是真的狠,一块量子芯片都没给他留。
    他思来想去,还真就只能变成二十一世纪网络段子里的开挂选手,强行从无到有的把沙子变芯片。
    核聚变熔炉和解析提纯仪为他解决了单晶硅的材料需求,拿出第一片单晶硅母盘后,他便能用夸克仪批量合成。
    随后他又纯粹靠图片记忆背下来的芯片制程结构,先直接手工刻录出1μm(微米)的芯片,以及同样以硅元素为主的存储颗粒。
    在3020年3月8日这个格外值得纪念的日子,陈大师硬生生靠着自己的手操,重新发明了386电脑。
    理论上,他的手工刻制精度也能达到纳米级,但这个需要的注意力集中度实在太高,如此精微控制带来的疲劳感也贼吃力,稍微一个失误,就毁了整片单晶硅,全都得重来,也没办法批量完成。
    所以他选择了这样的笨办法。
    完成386电脑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很多了。
    他的光刻机制程可以达到1nm,难点是在架构设计与机器蚀刻芯片时的自动化编程。
    由于他把第一块手工硬盘做得很大,数据存储量高达数十g,他成功的将蕴含庞大信息的65nm制程架构输入电脑,并成功用最高制程为1nm的芯片机高射炮打蚊子刻出芯片。
    酷睿系列出现了,再度革新电脑,提高算力和数据存储能力。
    3020年4月7日,陈锋成功制造出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9.8亿个的1nm制程芯片,流片成功率达到31.7%,并在三天后组建出一台由七千枚芯片组成的服务器,同时也制造出了八层颗粒垂直结构的超大容量固态硬盘。
    随后他再将自己的自驯化算法写入服务器。
    自此,他手中掌握的人工智能算力再度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
    这里面既有他本人聪明才智的功劳,同样也有zs菌残留基因的功劳。
    为了防止1nm芯片发生电子隧穿,他本来还需要开发新型绝缘液。
    材料科学的开发难度自不必多言,他本以为这是个水磨工夫,得耗费很长时间。
    结果他在外出狩猎,不断收罗动物体内特殊部位的基因信息时,意外发现一种蜗牛的油具备极强绝缘能力。
    陈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测试了两块芯片,发现这黏稠得像非牛顿流体的蜗牛油还真能当绝缘液封装进芯片里,并且还有极佳的热传导特性,散热液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总之,耗时一个月,他将芯片制程的水平从1微米提高到1纳米,并组建了多并联服务器系统,可以基本应对他面前这艘舰船的计算需求了。
    虽然这艘船的外壳盖板像打满补丁的裤子,各种探头如海胆般支棱在外,恍如宇宙乞丐,但这毕竟是自己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东西,陈锋甚是自豪,并果断将其命名为晨风一号。
    看着晨风一号,陈大师心中的自豪感与满足感油然而生。
    由于晨风一号的主要驱动力是被修复的反重力引擎,且没有护盾,所以不具备地外飞行能力。
    但没关系,有这船在手,他现在能干更大的活。
    略显凌乱的指挥舱里,手捧一杯浓茶的陈锋略感忐忑的摁下起飞按钮。
    伴随轰隆隆巨响,舰船晃晃悠悠着缓缓升空,四处嘎吱作响。
    毕竟半手工拼接成的东西,初次升空,总会有些部位嵌合得不是那么完美。
    听着声音很唬人,但其实并不会散架。
    晨风一号在空中悬浮了三个小时,再从汉州到大雪山走了个往返,宣告试飞成功。
    陈锋则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将监测仪器面板上反馈的数据牢牢记在心中。
    停下之后,他又穿上小型单人式多功能工程师穿戴装备,在星锋一号里上蹿下跳,到处修补与加固试飞过程中检测出来的不稳定部位。
    他建造飞船的思路酷似当年苏维埃老大哥搞工业的风格,简称那里松垮补哪里,不求美观精致,但求能动即可,极有混沌算法的韵味。
    还真别说,贼好使。
    等他哪里不对补哪里的敲敲打打完一轮,再起飞时飞船里嘎吱嘎吱的声音少了很多,结构稳定性报警的部位也少了95.77%。
    第二次试飞顺利收官,再补。
    3020年4月10日,第三次试飞结束,完全没了声响,报警次数也归了零。
    看着被打满更多补丁的晨风一号,陈技师心满意足,再次给自己点赞。
    穿越来此已近半年,陈锋一直忙忙碌碌。
    为了庆祝飞船彻底稳定,他决定给自己放个假。
    外面又下起了雨,但他却能舒舒坦坦的在晨风一号的脚架下摆好沙滩椅,再弄上电磁烧烤架。
    在他旁边的金属桌面上是拆解得贼漂亮的整头牛。
    两只牛角被他单独摆到旁边了,这是两大块生物电池,比狼牙更好用。
    “小薇,给我做牛排,七分熟。”
    躺沙滩椅上的陈锋摆摆手,如此说道。
    他身旁摆着台高一点五米的履带式机器人。
    机器人的两只机械臂颜色不同,一黄一蓝。
    蓝色那支具备360度肩肘旋转性能,液压抬升力为3200千克,产自2315年,发掘自汉州一家工厂的地下淘汰件仓库里。
    黄色那支稍长,为蛇颈多连环结构,依靠有机金属伸缩弯曲发力,具备八指,抬升力仅为765千克,但更灵活,产自2416年,发掘自东部沿海某城市的车间仓库里。
    为了让它配得上小薇的女性化名字,陈锋还给它的脑袋后面沾满了椰棕,勉强算是留了长发。
    小薇:“抱歉,您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请重新下达指令。”
    “牛排!七分熟!”
    “好的。”
    通过语音识别系统收到信息,机器人小薇嘎吱嘎吱挪向金属桌,开始按照预置程序煎制牛排。
    陈锋站旁边看了两分钟,又打开小薇的中控盒,调试了一下电容电压,让小薇煎牛排时的力量控制更精准,再观察一分钟,妥了。
    他又喝口茶水,开始坐到沙滩椅上写日记。
    “来这里的第167天。晨风一号运行良好。”
    “自三天前制造出小薇后,总算有个‘人’能说话了。但依然很寂寞。”
    “因为喝茶,我脑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大,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密集,我的睡眠质量有所下降。”
    “太久没说话,我普通话都退化了,哈哈哈哈!真尴尬。”
    “我的基因唤醒度已经提高到42.81%,但最近提升速度越来越慢,茶叶的效果下滑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
    “我依然没有找到战败的原因。”
    “依然没有获得宇航能力与量子网络。”
    “想回家,想和人说话,但我还不能走。有种感觉,如果这次两手空空的回去了,下次等待我的依然是战败末日。”
    “我陈锋,是地球人里最能忍受孤独,最坚强的,如果我都放弃了,那么应该没人能做到了。”
    “下一步目标,利用晨风一号尽快搭建出宇航级飞船。继续扩张计算机性能,实在不行的话,也能试试无护盾的跨恒星航行,我不能坐以待毙。”
    “无论做出何种选择,我都必须离开地球。”
    写完这一段,他又喝光一杯茶水,随后脑子里突然变得昏昏沉沉,困倦至极。
    但这时候小薇已经端着刚煎好的牛排往他这边走来。
    程序设置出了问题,小薇铁钳般的黄色长臂抓着滚烫的牛排就往他嘴里塞,给他烫得够呛,稍显昏沉的脑袋立马恢复了些清明。
    陈锋嘴里被烫得火辣辣的痛,赶紧吐了牛排,挣脱小薇的爪子,用手到嘴里一勾,手指上竟沾着血丝。
    陈技师翻个白眼,又跳回晨风一号,打开前不久才刚改造完成的探头式夸克治疗仪,先给嘴里来了个扫描,准备修复。
    就在这时候,前方液晶面板突然闪现出个画面。
    这液晶面板中显示的数据是他的个人基因分析结果,通常是一长串二进制数字,他则靠肉眼观摩以提取信息。
    但这次似乎数字的太多,字体太小,堆积得太密集。
    无数个0和1最终却组成了一张照片。
    陈锋看得楞住了。
    他认识这张照片里的人。
    谢尔盖·波诺马伦科。
    他所有后辈小弟中最惊才绝艳的那个。
    陈锋大惊失色,满脑子问号。
    什么意思?
    这信息来自我的大脑?
    治疗仪扫描时扫的是嘴里,距离大脑是很近。
    刚才脑子中的噪音很大,大到超过了某种极限,似乎变成了可以读取的信号。
    信号必然是zs菌给动物下达的命令的组成部分。
    可别的命令都是很宽泛的敌对意识,为何会出现谢尔盖这小老弟的照片?
    都五百年过去了,zs菌还记挂着这人的脸?
    啥意思?
    小老弟这么长脸的吗?
    比我面子还大?
    陈锋不否认谢尔盖的才华,但比起他本人的成就,肯定还是得差点。
    如果复眼者只是要留心威胁等级较高的人类,也不应该如此重视谢尔盖。
    这不合理!
    等等……
    福至心灵的他突然恍然大悟,难不成谢尔盖还在地球上?
    所以依然在zs菌的敌意通缉名单里,并且优先级最高,最强烈?
    这念头冒出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越想越是有这可能。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