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〇二三 海外求学7

作者:云南王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3,(1)麦瑞在美国的时候,跟邹柏青的接触,也算是挺密切的。
    那个时候,邹柏青几乎每年都要到美国去,每次去,都会在她那儿住上几个月。
    两个人工作之余,便是一起出去旅游,或者是出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那个时候的他们,都是满腔的热血豪情,满怀的雄心壮志,整天的家国情怀梦想。他们最常谈论的,就是我们的社会发展,什么时间,才能追赶上美国和欧洲。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什么时候,才能够跟美国和欧洲并驾齐驱。
    至于青年男女在一起,应该萌发的那些东西---情感啊,爱意啊,等等之类的东西,似乎都没有出现过。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说法,应该是仅仅存在于麦瑞这一边。而对于邹柏青来说---他并非是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不是没有,而是不敢。
    在他的心目中,麦瑞就是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他面前那座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女神形象。就算是心生爱慕之意,亲近之情,却也不敢流露出一丝一毫。
    他害怕的是,一旦被人拒绝,被人-扫地出门,那就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而对于麦瑞这样的人来说,如果失去跟她交往,跟她接触,跟她合作的机会,那可能就会成为他邹柏青一生最大的,不可挽回的失误。
    所以,在处理跟麦瑞的关系上面,邹柏青的原则立场就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唯唯诺诺,抱持着战略上安全的距离。宁可不被她当作最喜欢的人,或者是最好的合作伙伴,也不能引起她一丝一毫的反感,或者是敌视之意。
    我们中国社会,地大物博,社会文明历史悠久。尤其是在人才领域,可谓是放眼全球,惟我独秀。可是,因为某些不可抗的因素,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崭露头角,并且被充分使用,或者是重用的优秀人才,却并不多。
    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层面上,我们的人才总量,或者是人才的质量,都是全球顶尖,数一数二的。但是,在人才的选拔方面,或者说是在人才的使用领域,我们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或者说是做得不好的地方。
    换而言之,就是说,我们的人才总量虽然客观,质量也是冠绝全球。但是,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出现的问题,或者说是不足,导致我们的人才使用状况,很不尽如人意。
    所以,整个社会层面来看,人才的宝贵和稀缺,也就显露无疑。
    邹柏青之所以不愿意在情感方面,纠缠麦瑞,或者是提出什么情感方面的问题,来考验麦瑞的耐心,究其原因,就是舍不得麦瑞的才华和智慧。
    因为,在风险投资领域,或者是在现代化的金融思想领域,我们社会的人才缺口太大了。作为这方面得优秀人才,麦瑞的作用,几乎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对于邹柏青他们这些人来说。他们所要进入的社会领域,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还在摸索和试探中的社会经济领域。这是一个不允许犯错,也不允许失误的领域。
    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动辄数十亿,乃至于上百亿的资本运作项目,可谓是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么大体量的投资项目,如果一旦失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比如,麦瑞回国之初,跟邹柏青他们合作的那个美国电气家电部门的并购项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个项目,并购标的介于三十七亿美元和五十七亿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二三百亿。这么大的项目,如果一旦操作失败,那就相当于数十万个家庭,倾家荡产。
    当然,还有比财产损失更严峻的社会问题,或者是社会就业问题,隐藏在这其中。23,(1)58870
    23,(2)最开始,提出要出手美国电气家电产业部门的,还是美国电气自己。在美国电气家电产业部门连续三个季度亏损之后,面对投资人的质疑,以及股东们的疑虑,美国电气的高层管理团队没有顶住压力,迫于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压力,提出了出售家电产业的动议。
    本来就是日渐垂暮的夕阳产业,而且又是连续多年的盈利下滑,甚至是持续的巨额亏损。所以,出售的动议提出以后,市场反应非常冷淡。甚至于一度有人怀疑,美国电气可能就此宣布,剥离其家电产业部门,任其破产倒闭。
    关键时刻,还是美国华尔街的风险投资人,更具有战略性的眼光。
    他们把鱼饵撒到全世界,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而且,在此之外,他们还大举调动媒体力量,为之宣传鼓劲儿。
    于是,一碗被放置很久,差点沦为垃圾的馊饭,终于在社会各界的推波助澜下,炒成了香饽饽。而这其中,人云亦云,惯于追踪权威媒体的某些国内媒体,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然,对于这种新闻炒作,麦瑞一向是不怎么感冒的。而且,在她看来,美国电气的家电产业部门,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已,实在是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可是,她所认为的鸡肋,却是某些人心目中的满汉全席,人间最珍贵的美味佳肴。
    在国内的某些媒体,以及一些官方部门的推波助澜中,康仕诚---康丽丽父亲名下的康氏企业集团,参与到了这场游戏当中。
    美国人最初的报价,不过是物有所值的三十六亿美元。而且,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个价格,都还算是比较公允,比较合情合理的。
    可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商业并购项目,就因为中国企业的参与,就变了味道。
    一些美国的新闻媒体,还有美国的政治家们,他们就此提出质疑。他们的理由也很另类,很充分。按照他们的说法,美国电气属于高科技企业,他们的高科技技术体系里面,有很多领域,在对华商业贸易限制名单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中国人想要参与这一并购项目,很多高科技领域的技术,是无法通过美国商务部的审查的。
    而借此机会,美国电气方面竟然提高了出售价格,一下子把对外出售的价格,由三十六亿美元,提高到了五十六亿美元。而且,这种歧视性的价格,还是仅仅针对我们中国。
    对于这种不合理,不符合商业运行规则的资本运作项目,麦瑞是最反感的。
    但是,对于这些,她却只能愤怒,或者是只能无语。因为,无论是国内的并购热情,还是美国政府的歧视性政策,她都是无能为力的。
    她只是作为双方的并购顾问而出现,也就是仅仅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而对于刚刚开始尝试资本运作的中国人来说,国际资本运作,世界性的资本并购,这里面的水,太深了,深到他们根本就看不懂自己在做些什么。
    康氏企业的并购运作,最终还是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个原因。第一,美国电气是美国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电气领域的制造商。而且,还是美国军事领域,最大的雷达设备制造商。第二,就在康氏企业投标成功之后,美国的新闻媒体上,突然出现了揭秘似的新闻报导,披露了康氏企业在中国雷达领域,不可替代的领导地位。
    他们的并购项目,也就此夭折。
    当然,作为法律顾问,作为华尔街上久负盛名的国际大律师,麦瑞还是为他们争取到了足够的违约赔偿金。可惜的是,康氏企业的目的所在,并不在于这个违约金上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