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7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白起

作者:笙箫剑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此事干系重大,容我再好好想想。”面对孙膑的逼宫,齐王建最终还是打起了太极,没有当场答复。
    孙膑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他知道,齐王不当场表态,已经证明,齐王并不同意他的方案,这么说,只是给他一个台阶下而已。
    事实也是如此。
    第二天,齐王就绕过孙膑,直接给远在燕国的田单下令,着田单率领所部,带着燕国支援的粮草即刻挺进雁门郡,对抗匈奴入侵。
    孙膑得到消息,什么也没辩驳,直接挂印而去。
    这一回,
    是真的要隐居不出了。
    丞相后胜得到消息,嘴角不自觉就露出一丝笑容,有点小得意,还有点小阴险,“赶走了孙膑,下一个,就该是田单了。”
    “老家伙们,既然隐居,那就不该再出来凑这个热闹。”
    好好养老,
    它不香吗???
    …………
    齐王虽然没有采纳孙膑的建议,但齐国的应对还算果断。
    田单率部出燕国,绕过代国,直插雁门郡。
    原本驻扎在邯郸郡的十五万齐国大军,则经太原郡绕道,杀向更北面的云中郡,摆明了要跟匈奴人血战到底。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
    奈何两地相隔太远,又多山川险阻,大军光在路上就耗费了小半个月。
    等到齐国大军赶到,匈奴人已经将两郡虐了个遍。
    面对来势汹汹的齐国大军,匈奴人也是一点不怂,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跟敌军杀的是难解难分。
    北地局势,很快引起各国关注。
    魏楚两国自然还是以看热闹为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齐国遇到的麻烦,两国王室甚至还有点窃喜。
    拿下赵地之后,齐国实力已经隐隐压了楚魏一头,让人忌惮。
    始作俑者的燕国,
    倒也并未收获预料中的喜悦。
    相反,燕王喜还很郁闷,他没想到,齐国竟然这么无耻,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直接就将二十万援军调走。
    真是一群白眼狼。
    更让燕王郁闷的是,随着云中、雁门两郡生乱,之前迁移到赵地的三十余万燕人一下坐不住了,纷纷逃回燕国。
    对燕国割让赵地给齐国,这些燕人本就不满。
    眼下又有匈奴为祸,哪里还敢在赵地停留,一个个打点行装,不顾燕国阻拦,纷纷返回原来的家乡。
    可家乡早已不是家乡,田地都被土豪兼并了。
    这些可怜的燕人一下沦落为无地的流民,成了燕国负担,大量难民涌入城池中,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饥民。
    对燕国而言,
    这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
    就在外界关注点都集中赵国北部时,一直显得很平静,仿佛游离在战场之外的关中地区,却在悄悄酝酿一场风暴。
    这一天,一小队骑兵借着夜色掩护,悄悄进入武关要塞。
    领头者,
    正是黑水军统领白起。
    要塞会议室内,白起刚一到,就升帐议事,下首坐着五位将领。
    除了驻守武关的黑水军第四军团军团长李信,还有原本应该驻守关中西部的南越军第八军团军团长雄阔。
    就连奉命驻守南阳郡的黑水军第一、第二、第五军团的三位军团长,黄忠、燕赤霞以及楚剑,都一一在列。
    除奉命镇守函谷关的蒙恬外,关中大将悉数聚齐。
    这很不寻常。
    白起是个果敢之将,言辞精炼,三两下就部署完各部作战任务,跟着,用他那独有的三角眼一扫,沉声说道:“诸位可还有什么疑虑?”
    “没有!”
    众将士齐齐摇头。
    “那就开始行动吧,我在武关等着诸位的好消息。”白起目光湛湛。
    “诺!”
    五位大将轰然散去,当天夜里就都出了关,消失不见。
    …………
    惊人的历史事件爆发之前,往往都很平静。
    发生的也很突然。
    比如这次由白起主导的越国反击战,就像一道闪电,快的让人完全反应不过来。
    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历史进程已经悄然改变。
    公元前222年,10月5日。
    就在齐国大军正跟匈奴铁骑厮杀正酣,吸引战国所有人的目光之时,驻扎在南阳郡的黑水军第一、第二、第五军团,突然南下,进击楚国南郡。
    在此之前,
    为了夺回南阳郡,楚国倾四十万大军,准备跟越国决一死战。
    奈何,
    因着白起突然增兵南阳,魏国又态度暧昧,导致楚国大军止步不前,分别驻扎在南阳郡两翼的南郡、宛郡。
    两郡一南一北成掎角之势,将南阳郡夹在了中间。
    虽然收复南阳郡的计划受挫,但楚国并未就此撤军,四十万大军悉数驻扎了下来,既是防备越国,也是在寻觅机会。
    楚王负刍仍旧对南阳郡念念不忘。
    谁也没有想到,越国会在此时主动发起攻击,而且还摆出一副倾力一战的架势,将个楚国上下震的是头晕眼花。
    好在楚国也非泛泛之辈。
    得知越国大军南下的第一时间,楚王立即下令,让驻扎在宛郡的二十万楚国大军在老将项燕指挥下,也跟着南下。
    对楚国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当初楚国将大军分置两郡,可是经过精心盘算的,就预料到过这种情况,越国大军一动,楚国正好可以南北夹击。
    谁输谁赢,还未可知呢。
    …………
    宛城。
    此地是宛郡郡治所在,同时也是项燕军临时大本营。
    先锋部队已经出发,项燕却还留在宛城,主力部队也还只是打点行装,看样子,似乎并不急着南下。
    不是项燕不遵王命,而是心有疑惑。
    稍倾,有探子来报。
    项燕霍然转身,“查清楚了吗?”
    “回禀将军,武关要塞之内仍旧有军队驻扎,还悬挂着武安君白起的旗帜。”探子回报。
    “有多少人马?”项燕又问。
    “只见城头人影绰绰,内里到底有多少兵力,因着有武安君白起在,我等无法靠近要塞,无法探知。”
    “确定白起在?”
    “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白起在城头出现过。”
    “奇怪......”
    项燕摆了摆手,让探子先行退下。
    “父亲,可是有什么不对劲吗?”问话的是项燕长子项渠。
    史书关于项渠的记载并不多见,甚至连叫什么名字都有争议,也有说是叫项荣、项超的,乃西楚霸王项羽之父。
    项氏乃楚国四大家族之一,历代为楚将。
    当代家主项燕更是楚国最有名的大将,也是楚国末期最后一根顶梁柱,历史上,在秦灭楚之战中,绽放过耀眼光芒。
    奈何终究因着楚国国力不济,被王翦斩杀。
    据史料推测,作为项燕长子,项氏一族下一代大将的接班人,项渠一直追随在父亲项燕身边。
    跟父亲项燕一道,战死沙场。
    “当然不对劲。”项燕眉头皱起,“以白起之能,应该想得到,此时南下攻打南郡,势必遭到楚国南北夹击。怎么会?”
    尤其白起还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武关,就更奇怪了。
    总感觉是刻意的......
    项燕本能感到一丝不安。
    项渠笑道:“越国在武关还驻扎有一个军团,莫不是准备以这一个军团之兵力,阻止我们南下增援?”
    “可他们并未出关。”项燕摇头。
    “或许是疑兵之计?”项渠到底年轻,思维活跃。
    “怎么说?”
    “白起或许算定父帅一定会起疑心,故而故意不出关,形成威慑,变相达到拖延我军南下增援的目的。”项渠说。
    “这也太冒险了,根本不像白起的风格。”项燕摇头。
    据他研究白起指挥的历次战役,哪一次不是将战局推演到极致,每一个细节都算计的死死的。
    怎么可能凭臆想来推动一场如此大规模的战役?
    真要打起来,
    双方各投入四十万大军,可不是儿戏。
    “倘若我不上当,径直率部南下,白起又该如何?难道要坐视那三十万大军被围?”项燕总是难以释怀。
    “父帅不上当,白起也可以再出关增援啊。”项渠兀自不服气。
    “那不是儿戏嘛~~~”项燕好笑摇头,“双方打来打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只为了拼一个两败俱伤?”
    又不是小孩过家家。
    而且,项燕纵观大局,齐燕两国重新起了争执,对还滞留在燕国的六十万越军是有利的。
    这个时候,白起好像也没必要瞎折腾什么。
    “这……”
    项渠也有点被说晕了,百思不得其解,干脆说道:“父帅,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南郡已经打了起来,我们就必须去增援。”
    “是啊~~~”
    项燕纠结的就是这一点,道:“这样,你率领五万大军殿后,以防有变。我率领中军,绕开南阳郡南下。”
    到底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别啊,父帅,让我呆在中军吧。”项渠就有些不情愿。
    此时的他正是年轻气盛,热血沸腾的年纪,好不容易遇到这样的大战,怎么甘心殿后,巴不得上前线厮杀一番。
    也好证明给其他人看,他作为项氏长子,绝非浪得虚名。
    “就这么定了!”
    在军中,项燕却是一言九鼎,不容他人反驳,哪怕这个人是他最器重的儿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