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要在隧道里引药,而且还是在隧道里的汽车上引药,那干这个活的人还能活着回来吗?所以这就是一次自杀性行动!
哈桑这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当即想也不想的就插嘴说道:“杨营长,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们游击队吧!”
“你们?”教导员反对道:“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吗?这可是要送命的!”
“没有问题!”哈桑回答:“杨营长,教导员……你们是来帮助我们阿富汗的,可以说是我们尊敬的客人,这样的任务怎么能让你们来完成呢?而且阿富汗也需要你们为阿富汗训练出更多优秀的战士,你们多一名战士活着就会多几十甚至几百名阿富汗游击队走上战场……更何况这本来就是我们阿富汗人的战争,为反对侵略者的圣战牺牲是我们的荣耀,交给我们吧!”
教导员把目光转向我……我缓缓点了点头,哈桑说的一点都没错,这本来就是他们的战争,而且我们活着的作用会比牺特了更大,甚至可以说……这个任务如果让阿富汗游击队来完成的话更有胜算,因为这些开着卡车运送补给的司机有很多就是阿富汗人……打仗了嘛,对运力的要求也就高了,对运力要求高那卡车司机就不够了,再加上苏联军队还是阿富汗政府军的盟友,而且阿富汗司机还惯于在阿富汗山区运货,于是自然而然的……苏联军队就会征召阿富汗百姓或是政府军的司机为他们运输,于是阿富汗游击队员也就更适合执行这个任务了。
战场总是现实的。甚至都现实到选择让谁去牺牲让哪支部队牺牲时都要考虑利益得失。
这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蔑视……但战场本来就是个蔑视生命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只有真正做到蔑视生命。甚至把生命放到一边单纯的考虑利弊,这样才能保存更多的生命,这样反而是对生命的尊重……这就是战场矛盾的地方!
于是任务很快就安排下去了……也不知道是阿富汗人不怕死还是怎么的,当哈桑把任务向他手下的游击队一说……一个个阿富汗人就抢着站了出来,那争着抢任务的样子绝不会比我们部队逊色。
这就让战士们有些搞不明白了,他们原本看阿富汗游击队之间并不团结的样子,还以为游击队队员都比较自私呢,怎么也没想到阿富汗人在接受这样的任务的时候会这么坦然。
所以说每个国家其实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我们要是以中国人的文化和角度去思考阿富汗人的想法,那难免就会有些无法理解的地方。
人员很快就定了下来……这支敢死队一共有十人,十个人的意思就是他们可以控制至少五辆汽车……五辆卡车的弹药如果在这隧道里引爆的话,就足以让这个隧道塌上一大段让苏联军队忙上一阵子了。
“你们的任务是这样的!”行动前我把他们召到面前来:“等会我们会见机截住一辆卡车……你们首先要开着这个卡车穿过隧道……注意,这时候你们不要有任何动作,因为从我们这个方向开往苏联的卡车是空的,无法将隧道炸毁。穿过隧道再开出几公里……具体开多远你们可以看情况,没人注意的时候就装作汽车故障下车,除司机装作修车外……其余人在公路两旁潜伏……发现一个大慨五辆的车队,而且看起来很重的车……知道怎么看吗?”
“知道!”一名游击队员回答:“我在政府军当了五年的司机。哪辆车装有弹药、哪辆车装的食物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于是我就放心了……刚才我还在担心他们会不会抢了五车的大米开进隧道呢!
“嗯!”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确认劫下的是弹药车后……就一人开车一人在后面安装炸药准备引爆。注意……几辆车分开来,不要太集中,最好每辆车都让别的弹药车超过几辆……”
这么做的目的是很明显的……就是要尽可能的引起连锁,试想这要是有一队长长的运载满弹药的车队进入了隧道,然后这五辆弹药车间或其中这么一引爆……那效果绝对会比单纯引爆五辆弹药车要好得多。
最后我朝这十名游击队队员施了一个按胸礼,说道:“愿真主保佑你们!”
“愿真主保佑你!”
……
接着计划很快就展开了……动手的依旧是李佐龙,像这样的活除了他和他的手下就没其它人能干得了了。
这活说起来简单……就只是劫下一辆汽车嘛,但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原因是这条公路车水马龙的,前前后后都是车,所以动作必须要快,而且不能让前后跟着的车辆发现任何的不妥。
李佐龙是这么作的……
首先带着几名手下和那十个阿富汗游击队队员往回走两里……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开隧道口处的探照灯。
然后李佐龙就精心选择了一个拐弯……拐弯的好处就是不管这边的人在干什么,后面的人都看不到。
最后就是动手的时机了……这些汽车总是一队一队的过的,队与队之间总会有些间隔长的。
于是李佐龙就安排一名战士在那一头望风……一看到有合适的机会巴上通过微型步话机通知李佐龙,李佐龙一行人就做好了准备,等到这队车就要开过的时候,找最后一辆汽车下手……因为是一个车队的最后一辆,又因为是在拐弯处,所以前前后后都没人注意到这辆车发生了什么,当然也不知道原来的司机已经被干掉丢下了悬崖,新的司机已经换成了游击队的人,而且后车厢还塞进了几个荷枪实弹的游击队队员。
当然,这一切我都没有亲眼看见,我听到的只有从步话机里传来的李佐龙的声音:“一切正常,队员已经出发!”
于是我就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进行得相当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