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回 赞军机得偿所愿 再议和难复中原

作者:任我飞扬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一节
    自宋建炎二年十一月退到“行都”扬州之后,天子赵构似乎是想补偿自己从靖康元年就开始的磨难,一直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把一切都交给了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打理。
    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则是拚命的压制主战派,对金兵可能南下侵略根本不做一点防备。
    为了不让天子赵构听到一点点坚持与金人作战的意见,黄、汪甚至以救援汴京为名,将因护送天子南逃而甚得其信重的将领张俊,还有他的三万多精锐部下也给赶了出去。
    宋建炎三年二月,攻西京东路军的金军都元帅粘罕,刚刚收兵回去没多久,敏锐的发现大宋所谓的“行都”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力进行守卫,完全是不设防的状态,断然决定转向进攻维扬一线。
    张俊发现了粘罕的新动向,可要命的是粘罕大部为骑兵,在平原上作战,比只有一千多骑兵的宋军快了几十倍,阻挡不了的情况下只得飞马向扬州告急,但专权的黄、汪对他的告急文书根本不加理会。
    在金兵已经距扬州仅仅数十里路之时,发觉情况不对的张俊率自己的亲兵已经返回了扬州,眼看情势危急,只好不顾君臣之礼,直接闯入了赵构的行宫。
    在宫中搜了一圈,张俊迎面遇上了听到声音前来查问的内侍邝询,他们二人在相州就已经相识。
    邝询看到张俊手提宝剑、带着百多名亲兵深夜闯入宫中,顿时吓了一跳:“张将军,你这是在干什么?”
    “陛下和太后在哪里?”张俊着急的追问,看邝询还有些莫明其妙的看着自己,急的一跺脚:“快快告知陛下和太后,金兵南侵,距此处已经不足五十里,就要打来了。城中守军不足一万,根本守不住,我急忙赶回来,就是为了护送陛下他们逃走。”
    “啊?”邝询这才回过劲来,一边慌乱的领着张俊往里走,一边回答:“这里还是不太安全,宫室又太小,太后带着三位皇子,已经往健康去了。只有陛下,现在还在后宫安睡。”
    “这就好,太后他们不在,我们也少了些担待。”张俊果断的吩咐自己的手下去搜集宫中的马匹,然后跟着邝询来到了内庭。
    天子赵构刚刚召幸过两名美女,睡的正香,却被人急吼吼的叫醒,十分的不快。可等他听到金人已经到了城外数十里,立时吓的双腿打抖,话都说不出来了。
    张俊到了这个时候也顾不了许多,让内侍快些为赵构更衣,并将自己身上的网子甲脱下,让赵构穿上。连叫其他人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匆匆忙忙的带了内侍邝询和康履、听了消息来宫中报信的御营都统制王渊等人,君臣一行人骑马从南门离开扬州,连夜往南方向奔逃而去。
    主政的黄潜善和汪伯彦,此时正邀了一帮子自己这一派的官员,在听高僧说法。张俊深夜闯入城中自然也惊动了扬州的守军,金人已至的消息随即传开,满城炸开了锅,这二人也在慌乱中仓惶南逃。
    由于扬州小朝廷君臣都慌七慌忙的逃命,没有任何官员、将领组织起军民进行抵抗,金人一至,城池陷落,大宋国库中刚刚收集的一些积蓄和文书都被金人席卷一空。
    扬州百姓在逃跑的时候自相践踏、死者甚众,在金人到来之后,又是一番屠杀和抢掠,并将整个扬州城完全焚毁,方才扬长而去,史称“维扬之变”。
    正在北方抗击金人的几路大军都有所斩获,抗金局面大好,正打算追击逃跑的金兵、收复失地,却没想到朝廷里的大臣如此无用,导致大宋老巢被抄。而且从维扬一线南下的金兵正在后面拚命的追击赵构君臣,另一路则是沿长江搜索先期前往健康的隆祐孟太后和三位大宋皇子,情势危急。
    几路大军只得放弃已经得来的良好局面,退守江淮,并围追堵截粘罕大军,紧急救援皇帝和皇室成员。
    岳飞被迫放弃坚守了数年的西京,率军南下救援,何凤、王英和吉青所部义军也加入了岳飞的军队,兵力扩充到三万多人。岳帅得知郑灵已无家人,便主动提出收她为义女,改名岳灵,并留在军营中参赞军机,此刻也随同岳帅父子南下救援。
    据军报所知,本已经退去的兀术利用骑兵的快速运动能力和大宋因行都被攻克而导致的慌乱,已经冲破了沿路宋军的阻截,兵临长江马家渡。
    前期逃到长江南面的原汴京留守、枢密直学士杜充被朝廷紧急任命为江、淮宣抚使,负责长江沿线的防守,可此人根本没做任何防守的准备,连刚刚赶来守卫的宋军都没有进行整编。
    在数日前,兀术已经收集民船强渡长江,大破沿江宋军后,逼近健康。
    而大宋隆佑太后,也就是定策有功的孟氏太后正和三位皇子在健康暂住!
    第二节
    等岳帅的援军渡过长江,才知道健康府府尹陈邦光、节度留后李锐已经迎降,隆佑太后携三位皇子在臣子的保护下逃往南方,暂时没有消息。
    刚刚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的杜充已退守真州,兀术一招降,其人立刻降金。
    给金人已经吓破了胆的大宋天子赵构,一听说兀术已经带兵前来,已经攻陷山东登、莱、密等州,就从刚停驻不到三天的镇江逃到常州。
    随即,听说金兵又攻克健康,杜充投降,对杜充十分信任的天子赵构十分难过,好几天吃不下饭。也正因为此事,天子埋下了对领兵之人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兀术渡江后,天子赵构马上再次拚命南逃,整个儿成了逃跑皇帝。在前面逃跑,兀术在后面紧追不舍,跨越江河,轻破关隘,可谓无坚不摧。
    赵构逃一地,金兵破一城,比起当年的大辽天祚帝来也不遑多让。
    宋军各地的防线都很快崩溃,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跟在赵构的后面连续攻下杭州、越州、明州、定海。
    跟在赵构后面追击的兀术率军进驻杭州,为了不给赵构以喘息的机会,命先锋阿里、浦卢浑率4000千轻骑继续追袭。兵未发,兀术已闻赵构在金兵前锋逼近定海时,采纳了宰相吕颐浩的建议乘船下海,漂泊到温州避难。
    金军前锋立刻乘搜刮来的渔船追袭,但在途中遇到大风浪,由于不习水战,被和州防御使张公裕乘大风率领船队将金军船只冲散。
    等风浪过后,金军方才收拢了船队,但赵构君臣已经远去,追之不及。而且,和州防御使张公裕的战船还在周围打转,随时准备偷袭。
    不得已,金军前锋只得退回陆地,大肆掳掠大批财富后北还杭州。
    此次大战,金人自称为“搜山检海”,兀术领兵追击赵构君臣,一路跨跃无数山川大江,一往无前、战无不克。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逢城必破。
    江南大宋驻军近六十万,在兀术的十多万骑兵面前望风披糜,竟无一处可战之兵。
    就连名将张俊也在拦截兀术时战败,被迫追随天子赵构南逃。其他如韩世忠等人也没能拦住兀术,也被迫相继撤兵,以避锋芒。
    因为此战,兀术越过粘罕一跃成为大金第一名将,金主吴乞买特旨封其为“平宋第一名将”。
    好不容易从金兵的猛追中逃到温州的赵构,刚刚喘了口气,却又在朝野的激愤中,被迫罢免宠臣黄潜善和汪伯彦,改任原尚书右丞朱胜非为侍中,随同南奔的都统制王渊为枢密副使负责枢密院军事。
    现在已经是面临国破家亡的险境,再想如以前那样压制武将的地位、并限制武将参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因国事危急,经参知政事范宗尹建议在宋金交战地区的民间组织的指挥者都可以封为镇抚使,并归据守当地的武将指挥,适当提高武将的品级,并可授予过去只授给文官的高级兼职。
    这样,使得一直在前线作战的武将终于取代的文官对军事力量的指挥。
    随即,为了改善宋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朝廷又将淮南、京东西、湖南北各路合并后分为军镇,地方财政除茶盐之外,其它归军镇的驻军所用,以支付军费。从此被大宋朝野一直轻视的武将,终于可以正式掌握军队,宋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整体抗金形式也有所好转。
    护从赵构南奔的张俊以为赵构经历此场大难之后,能够振作精神、以图重振大业,趁此机会向他提出“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
    天子赵构虽然表面夸奖,封张俊为尚书礼部侍郎兼任江淮节度使,让其前往湖州一带设立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江南之战,却将他变相赶出了朝廷。
    统制官苗傅和刘正彦护从隆祐太后及三位皇子由健康逃出,随后辙转来到温州,谁知主政的王渊对他们二人本来就素无好感,只将他们邑从的功劳记为二等,苗傅和刘正彦十分怨愤。
    朝中改任武将之时,苗傅和刘正彦二人自认为一定能得到节度使的高官,但又没能得到,自觉功大赏薄而怀恨在心。
    宋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杀了王渊,随即率兵包围温州行宫。
    当今天子赵构惊惧无比,无奈之下哀求隆祐太后前往行宫门楼上劝二人退兵。
    苗、刘二人对太后倒还是很有礼貌,但依旧不肯退兵,先是要求将曾经羞辱过他们的内侍康履交出,并当场在宫门外斩杀。二人随即又提出罢去一些刚刚赐封的官员,并以天子赵构继位不正,靖康陛下仍在为由指责赵构篡位。
    最后,苗、刘二人又以赵构不能守卫自己的国家、丧权失地的理由坚决要求立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由隆祐太后垂帘。隆祐太后以自己为妇人、携三岁幼儿掌政会被金人耻笑为由,断然拒绝。
    但苗傅和刘正彦态度坚决,为了逼迫赵构退位,甚至火焚行宫正门。
    被逼无奈之下,赵构只得被迫退位,立赵旉为帝,隆祐太后垂帘。
    新帝登基后,苗傅被封为武当军节度使,刘正彦被封为武成军节度使,共同执掌朝政。
    第三节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大多数臣民认为在国家面临兵灾的情况下内乱是自取灭国之道,反对苗傅和刘正彦的行为。
    当时,名将韩世忠的妻室梁红玉正在温州,时任江东制置使吕颐浩和尚书礼部侍郎张浚密谋,以隆祐太后的名义召请梁红玉入宫,恳请其前往韩世忠处报信,约张俊、刘光世等共同派兵偷袭。
    苗傅和刘正彦战败出走,不久被杀,赵构复位,皇子赵旉在此次政变中受了惊吓,不久病故。
    当今天子赵构在兵变平息后论功行赏,吕颐浩以中书侍郎衔为相,张浚知枢密院事,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皆为枢密副使,掌一方军政大权。
    此次苗、刘之变不仅导致了天子赵构失去地位、受尽羞辱,而且还害死了他唯一的亲子赵旉。虽然赵旉被追封为元懿太子,但天子赵构依然无法释然,那种朝不保昔的绝望让他从此难忘,对于武将干政变得十分的敏感。
    本来就害怕金人,在投降和坚决抗金的两条路上不断的摇摆的赵构,终于在文官系统大臣不能过于重用武将的多次进言下,重新退回到了大宋歧视武将、压制军功的老路上。
    但由于战况紧急,赵构和依旧歧视武将的大部分文官暂时还不敢动手对付那些功劳极大的将领,只得等待时机再下手,至少也要等国家的局势稳定之后,才可以卸磨杀驴的。
    金兵大规模渡江之后,由于其在宋境之中疯狂的烧、杀、掳掠,激起了百姓的反抗。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大江南北、北方中原的百姓乘金军兵力不足、后方空虚的机会,组织起无数的小股义军,自发的抵抗金人的侵略。
    金军无时无刻都不得安宁,多次遭到打击,深感孤军深入的危险。
    宋建炎四年初,一直坚持侵宋、进入宋地最深的兀术眼看各路宋军集结,无法稳固的控制江南地区,被迫退兵回到建康,准备北上,同时将掠得的物品络绎不绝北运。
    在苗、刘内乱期间,岳飞父子率军进攻金军,数战数捷,威震大江南北。因军功,岳飞被任命为淮南宣抚司右军编制使,归入枢密副使、兼任江淮节度使张俊麾下。
    得知兀术所部前锋已至六安,岳飞率所部追击北撤金军。在静安镇遇上了兀术的后卫部队,因情况紧急,来不及等到张俊的命令,岳飞将军所部主动向敌军发动出其不意的猛攻,金兵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如此强悍的宋军,被打的落荒而逃。
    权建康通判钱需拒不降金,建康失陷后组织起乡兵坚持抵抗金人。看到有宋军攻击静安镇,钱需率乡兵从金兵的身后突然杀出,主动配合宋军的进攻。两军形成夹攻之势,金兵大败。宋军不断的追杀,于清水亭、牛头山连战皆胜,金兵尸横遍野、损失惨重,宋军缴获金兵辎重无数。
    由于岳云和岳灵兄妹在长江沿线的义军配合下,率军封锁江面。
    被岳家军给打怕了的金兵,一看到“岳”字大旗就变得慌乱,根本不敢应战。兀术被迫向镇江方向撤退,企图由镇江渡江,经大运河北归。
    名将韩世忠在苗、刘内乱结束之后,向天子赵构奏请于长江上伏兵截击北归的金兵,赵构准奏,他随即率水军八千余人赶到了长江一线。
    接到岳飞将军通告之后,韩世忠得知金人准备渡江撤军,抢先控制了镇江左近的有利地形,严密封锁各个渡口。在当地百姓的引导下,韩将军用破船塞死了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彻底切断了金军的退路。
    宋金双方水军在金山脚下相遇并展开激战,韩世忠亲率大型艨艟百余只迎战金军,其妻梁红玉亲自擂鼓,白天以旗号、夜晚以灯笼作为信号指挥水师。在这一对英勇夫妻的激励下,宋军士气高涨,击败金军舟师,将十万兀术大军挡在了江南。
    当晚,兀术遣使韩世忠军营,愿意将其掠夺的全部财物送给韩世忠,买一条生路渡江北归。
    韩世忠当即严词拒绝,并言道:“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以相全。”随后,将金使双耳割下,表示其抗金到底的决心。
    兀术见韩世忠意志坚决,又无力冲破宋军的堵截,只得沿江上行,另寻渡江的机会。
    韩世忠发现兀术沿江而上之后,也率军紧追其后,双方在长江两岸且战且行。终于,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韩世忠大军将金军赶进了离建康七十多里的黄天荡中。
    得知兀术被困的挞懒,派遣移刺古部接应兀术北撤,来到江对岸也被韩世忠阻击,无法与兀术会合。
    韩世忠所部将兀术包围在黄天荡中长达48日,金军屡战不胜。
    岳帅所部也赶到附近,出兵搅闹金兵后方,使得达懒不敢全力救援被困金军。
    兀术所部粮草此时完全断绝,几乎绝望。
    此时,军师哈迷蚩建议出巨金在四周悬赏突围的方法,结果一名当地李姓的秀才为重金所诱,向兀术献策开凿干枯多年的老鹳河故道突围。
    兀术率军一夜打通30里河道,冲出黄天荡,悄悄率船队迂回至长江上游。
    胆大心细的兀术,在交战中早已发现宋军的艨艟体型较大,速度快、冲击力强,但其行动全靠风的驱动,无风时难以行驶。于是,他乘韩世忠军尚未发现其已经突围的有利时机,利用当夜晴而无风的天气,在小船上堆起柴火冲击宋军船队,纵火烧毁大部分宋军船只,韩世忠所部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大败。
    兀术与移刺古随即率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岳云所部,但被岳云率军击退。
    此时,岳飞已经带兵来援,兀术不敢再停留,遂率军北撤。
    在金军北渡的过程中,岳家军不断地追击、纠缠金军,使得金人心有余悸,从此不敢轻易渡江南下。
    第四节
    此时,已经出兵北上的大宋名将张俊、刘琦和吴玢等几路兵马,又在富平将北归的兀术重重包围。
    兀术大怒,亲自率身着重甲的精锐骑兵奋勇冲杀,结果刘琦所部首先崩溃,宋军包围圈被破,兀术追杀数十里。但是战后,兀术所部骑兵仅余不足五万人,仅富平一战兀术手下的骑兵就少了足足近万。
    女真人少,如此惨重的代价让金人哀鸿遍野、痛不欲生。
    因为彻底消灭宋朝的目标最终未能实现,金人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之地,金太宗吴乞买在粘罕和挞懒二人的共同推荐下,决定册封原济南府知府、降臣刘豫为“大齐皇帝”,以降金的原大宋太原知府张孝纯为相。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被称为“伪齐”,称金为“父”,两年后都城迁到东京,统治区域为中原及陕西的一部分。
    但由于伪齐政权从建立时就是一个怪胎,是个不能自主的傀儡政权,不仅从建立之日起就追随金人南下侵宋,而且也无法摆脱金人的控制,大金在它领域里的战略要地都驻扎军队,因此从来没有真正的获得过治下的民心。
    此时,因为多年的战争导致百姓难以生活,再加上宋军溃兵乘机四处劫掠,不少地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十室九空。
    地方官吏还秉承朝廷旨意,以抗金为由大肆收括,民不聊生。已经活不下去的百姓只得起来反抗,各地的民变和起义此起彼伏。
    外敌稍退,宰相、中书侍郎吕颐浩向朝廷建议“先平内寇,后可以御外侮”。随即,当今天子下旨,把大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等部,都调至各地平定“内寇”。
    因岳云与巩家小姐、张宪与岳家瓶小姐都定婚日久,岳飞将军恐征战经年,耽误了孩子们的青春年华,这也是一个父亲的爱子之心。便在大军起程时命岳云、张宪、岳灵三人返回故里汤阴县,为二人完婚。
    为何要岳灵同行?这也是岳飞将军的关心之意,他见岳灵已经年纪渐长,觉得一个女孩儿家还是应该早日成家,便暗中写信给自己的母亲和夫人,让她们选择良家子弟,为岳灵也成个家。
    岳灵陪两位兄长返回汤阴,来到岳家之后,甚得一家人的喜爱,岳夫人便把自己身边已经带熟了的丫环景儿派给了岳灵,让她照顾二小姐。
    景儿今年已经十四,比岳灵小三岁,是个孤儿,在战场上被岳帅救下,后送回汤阴由岳太夫人养大,对岳家是忠心耿耿。跟了二小姐岳灵之后,对岳灵也是十分的忠心,岳灵也一直将她视为自己的姐妹。
    原本岳太夫人与岳夫人打算尽快给岳灵早日完婚,因在战火连天的时候,一般女子早在十五、六岁就已经结婚,岳灵可算是大的了。
    但没想到,岳云、张宪完婚不足三月,岳太夫人就病倒了,虽然晚辈们请医问药,但太夫人还是在一个月后病故。
    按礼制,岳灵虽然只是义女,也必须为祖母守孝一年,她的婚事只好拖了下来。
    岳飞也暂时离职返回岳家庄,依制为母亲守孝。
    三个月,后因为起义形势越发严重,岳飞在连继接到数道军令之后,只得提前重新回到军中,岳云和张宪也同时返回。
    岳夫人不忍心岳灵一个弱女子再上战场,执意将她留在身边。谁知,却无意中救了岳氏一家老小。
    次年,也就是宋绍兴元年,岳飞重归军旅之后,连续剿灭李成、张用等溃军、游寇,升任清远军节度使。然后,又率军镇压了称雄洞庭湖地区的杨么,但并未按朝廷旨意将杨么所部赶尽杀绝,而是进行了收编,“岳家军”一下增加了五万多精兵强将,实力大增。
    由于“岳家军”无论在对金抗战,还是对内平定叛变的过程中英勇善战,甚少失利,在各将领中脱颖而出,和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并列“中兴名将”。
    以上中兴四将所部,再加上吴玠将军所领宋军,共有以武将为统帅的五支宋军主力,他们在从未停止的战争中不断扩充自身的实力,已经占到了大宋军队的半壁江山。
    虽然这些名将对大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从无持权自侍的情况发生,但从来就不怎么相信武将忠诚的文官集团和当今天子赵构就是对武将存在猜忌,已经开始设法谋夺武将的兵权。
    宋绍兴二年初,天子赵构再三考虑之后,没有接受主战派提出的在更北的地方定都的决定,定都杭州,并将其升为临安府。
    随后,以左仆射吕颐浩出任镇江军抚司,督军江淮、两浙、荆湖各路军事开始,在文官集团的支持下,大宋天子赵构重收兵权提上日程。
    为了确定各路兵马对朝廷的忠心程度,天子赵构要求各位统帅借宋金双方暂时停战、大宋境内也安定下来的时机,前往京师临安,岳帅也奉命回临安述职。
    第五节
    宋绍兴二年初,天子赵构再三考虑之后,没有接受主战派提出的在更北的地方定都的决定,定都杭州,并将其升为临安府。随后,以左仆射吕颐浩出任镇江军抚司,督军江淮、两浙、荆湖各路军事开始,在文官集团的支持下,大宋天子赵构重收兵权提上日程。
    为了确定各路兵马对朝廷的忠心程度,天子赵构要求各位统帅借宋金双方暂时停战、大宋境内也安定下来的时机,前往京师临安,岳帅也奉命回临安述职。
    召见了诸位抵京的统帅之后,忠诚、正直,又带点儿天真的岳飞最得天子赵构的欣赏,再加上他本人的军功,赵构特地下旨,赐岳家军正式番号:"神武后军",并亲笔题写战旗为“精忠岳飞”,同时赐下最高的赏银两千两。在岳飞留临安期间,赵构还多次单独召见并赐宴,以示恩宠。
    对天子赵构的特别礼遇,岳飞感激涕零,发誓以身相报。只是他出身平民,靠军功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对政治的阴暗面没任何了解和避忌。
    性格刚正、为官清廉的岳飞颇得军心,平素也礼重士大夫,在民间威望崇高,人称“岳帅”。而且岳飞性子过于直率,对朝廷很多举措都直斥其非,对不少只知偏安的臣子也是不留情面。
    不少文臣都觉得他过于骄横,暗中要求朝廷约束岳飞,连与他一样是中兴名将的张俊、刘光世也向天子进言,赏功可以,但不可过于放纵岳飞。
    在天子一次单独召见问对的时候,乘着君臣相谈欢恰,一切为了朝廷着想的岳帅,突然提出了早定皇位接班人的建议。
    这在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原也是正常之事。天子赵构如今已经接近五十,按正常人的寿命,已是天年将近,不早立诸君,万一天子驾崩,如今的大宋根本经不起折腾。岳帅身为朝廷重臣,提议早立太子,也是在尽大臣的责任。
    天子赵构心中却很是不舒服,立刻变了脸色,不客气的说了句:“非予所能为也”,意思是说这种事不是你所应当干预的,把岳帅的建议当面给驳了回去。
    直率、质朴,又忠心不二的岳帅根本没想到,自己身为一个手握重兵在外带兵的将军“越职言事”,已经犯了赵家皇权的大忌,再次在密奏中又提到这个极敏感的问题。
    此时,天子赵构因为自己亲生子被兵变吓死,他也因为当初的惊吓,得了不能人道(现在叫“阳痿”)的毛病,不得不加力培养两个养子。但赵构还是不甘心,还在想尽办法医治,总还希望能再生一个亲生的出来。
    在岳飞的两次上奏中,天子赵构看到的不是忠心,而是野心和不值得信任。朝中重臣得知此事后,都认为岳飞过于狂傲,不明臣礼、不知进退,向天子进言不可不防。
    岳帅原本是为了国家的安定着想,反而招致了天子和朝廷的疑忌。
    可岳飞此时仍然自觉问心无愧,无论是对同僚、下属,还是对其他高官,常常是直言相对,还对前来探望的众臣说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的话来。
    此后,岳帅对天子赵构也是多次直言进谏,先公然上书建议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再次触犯了天子的忌讳;后又反对朝中议和的讨论,坚决要求北进中原、迎回二帝。
    本来对岳飞十分信任和赏识的赵构开始疑惧他的忠心,出于赵构对武将干政的敏感和防范,再加上岳飞的行为和言谈,早已显示出他是个有大志向的人。
    在天子赵构的眼中,野心、雄心根本无法分辨的清楚,也许,天子根本就不想分辨。
    也就在这个时候,前御史中丞秦桧来到临安,他自称是从金人手中逃出,其妻王氏也随同从金人手中返回。
    因当年他是因为不肯屈服于金人而被掳走,在他过去的好友右相范宗尹进呈秦桧代拟的求和国书后,得到了天子赵构的接见,并很快被任命为礼部尚书。
    此事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从金人那里逃出之人中途遇害者甚多,就连与虞允文一起逃出金人手中的几位宋臣,只有李若水和孙傅归宋,其他人至今查无音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人只有秦桧一人独回,而且逃亡路线长达数千里,中途要爬山涉水,居然能连妻子王氏一并带回,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天子赵构却并没在意这些议论,依然对秦桧信任有加,是因为秦桧带来了他最想要的东西:就是坚决的“求和”,也就是一心一意的与金人达成妥协,哪怕是投降也在所不惜。这是现在朝廷中的这些臣子不可能给他的,他们再媚侍君主,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在臣民都群情激昂的情况下,提议投降。
    早已一心投降、偏安南方的天子赵构见过秦桧之后十分高兴,曾对人言:“又得一佳士也”。
    在得到赵构的赏识之后,秦桧旋即升任参知政事为副相,而推荐他的范宗尹却被赵构罢相。之后,秦桧经天子赵构同意,设“修政局”,并亲自主持,准备修改大宋的各种体制,以建立新朝气象。
    在秦桧的支持下,天子命边境上的宋军“不得擅犯齐界”,并派宋使韩肖胄等去金朝求和。
    诸相之一的吕颐浩恰在此时回朝覆命,他与秦桧有很多政见不和,在朝中与秦桧发生了争执。吕颐浩曾为天子赵构之师,颇得天子敬重,他的意见,天子不可能完全不听。
    看出天子赵构的态度有所松动,中书舍人孙大鼎借机上书朝廷,要求追查秦桧是金人内奸的传说。
    第六节
    秦桧既是迎合天子赵构,力主和议,也是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查,抛出他一直谋划的所谓轰动天下的国策:要想天下再无战事,就得放弃中原,“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南人归南”,就是原籍淮河以南的原大宋臣民全部归宋,但此事的决定权在金人那里,由不得宋朝;“北人归北”,就是原籍淮河以北的臣民全部离开大宋,河北人还给金人、中原人送给伪齐。
    秦桧所谓的国策实际上是在抄金人的冷饭,这个建议还是过去金人提出来的,现在秦桧不过是重复了一遍、又进行了改头换面而已。
    现在大宋朝廷、军队的组成人员,大多来自北方,有不少军队都是原大宋的军队南撤下来的。如果照“北人归北”,等于把不愿降金的大部分宋朝臣民强行送回北方,自毁长城不说,还不如自行放弃抵抗大金来的干脆。
    秦桧的“国策”不仅引起了臣民们的强烈反对,也招致了天子赵构的不满,因为赵构出身于汴京,按地域划分,也是秦桧所说的“北人”!
    气的天子在朝廷上,当着众臣的面质问秦桧:朕该到哪里?
    恰在此时,使节韩肖胄回朝,以为大势已成的金人派出使节李永寿随同来到临安,提议和谈:要大宋同意归还伪齐被俘虏的兵将,把长江以北的地方全部划给伪齐,并将所有“北人”全部遣返给大金。
    如此无理苛求,激起了朝野的怒火。
    监察御史黄龟年上书弹劾秦桧“植党专权”、“与金人勾连、毁我朝廷”等罪名,为天子赵构所信任的左相吕颐浩也揭露秦桧的奸邪,其他人也不断的上书弹劾秦桧。
    随即,被气到了的天子赵构也不再给秦桧留机会,命令时任兵部侍郎綦崈礼起草诏书,大力谴责秦桧,罢免其右相之位,并公开明示“永不再用”!
    此时,天子赵构因为地位尚且不算稳固,还害怕主战派的压力,及天下军民的求战欲望,还不敢真的一心求和。
    秦桧遭到当头一击,看到自己卖国投降一时很难做到,只得按下野心,躲在家里等待时机,以图将来东山再起。
    宋绍兴二年四月,伪齐成立之后,刘豫为了表示对金的忠心,在组建了军队之后,就开始寻找向金朝表示忠心的时机。
    此时,由金人派至伪齐的任职的原大宋奉先军节度使王永福,因曾经在岳飞的老家河南任职,知道如今如日方中的岳飞家人仍然还住在原籍,而汤阴县现离宋、齐交界只有不足百里。于是,他向刘豫建议,以少量兵马摸过边界潜入岳家庄,捉拿岳飞家人送交大金。
    此消息被金军驻伪齐的头领、金经略使、元帅监军完颜希尹得知,派自己的部下南路军帅实古乃和统制迪古补率金兵精锐1000多人,再加上伪齐军都统马五手下1200余人侵袭岳家庄。
    自从宋金交战以来,因中原成为了百战之地,再加上大宋军队经常被金人打得一溃千里,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靠近边境上的村庄和城镇都组织了乡兵,本时训练、放哨,战时集合抗金。汤阴离边境不远,常有金军来滋扰,当然也不例外。
    岳帅所部捷报频传,岳家在当地也成为了极受人尊重的大家族。岳家庄现在已有居民千户,人口近万,也组建了护庄的乡兵。
    岳帅诸子中只有岳云随在身边,其他三子岳雷、岳霆、岳霖尚小,还在原籍,平日里也是勤练武功,苦学战略,意欲将来为收复中原出力。
    岳灵比岳帅亲生女儿瓶小姐小两岁,比三子都大,平日与他们相处甚欢。因为岳灵是从战场上回来的,战斗经验丰富,也经常指导三位义弟训练乡兵。
    这一日,岳雷、岳霆、岳震和岳灵正在岳家庄外的校场上训练乡兵,一骑突然急冲而至:“三位公子、灵小姐,有急报!”
    岳帅第二子岳雷此时年仅十五岁,却已是十分的稳重,见报并没有惊慌,而是接过对方递上来的书信。
    原来,负责守卫边境的宋军虽然没能发现金齐联军进入宋境之事,但这一路上都有各地的乡兵进行联防,明桩暗哨密布,金齐联军深入三十多里后即被一处暗哨发现。
    在暗哨将消息传出后不久,与岳家庄联防的几处边境上的村庄都确认了金齐联军的方向是冲着岳家庄而来,便立刻派人前来报信。
    看完急报,岳雷将它交给岳灵:“二姐,情况紧急,是不是让母亲、大姐和庄中老弱妇嬬先躲避一下?”
    “只怕来不及了!”岳灵迅速扫了一眼急报的内容,然后肯定的说道:“金齐联军都是骑兵,离本庄也只有不足五十里,就算联防的乡兵能够阻挠一时,用不了半个时辰他们也应该抵达。老弱行动不便,走不了多远,在平原上无处躲藏,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那怎么办?”旁边的四公子岳震性子较急,马上抢着问道。
    “让祖母带着庄民都躲到岳家祠堂里去。岳义大叔,”岳灵向旁边侍立的岳府老官家岳义吩咐:“一,按事先安排好的保甲准备守卫祠堂;二,立刻派人通知汤阴县,并传告附近城镇、乡村,金人和伪齐兵入侵,请他们速速派兵援救。”
    “是,二小姐。”岳义立刻前去安排报信的人,及庄民退入岳家祠堂和守卫。
    “二弟,让所有乡兵集合,准备保护庄子。”岳灵冷笑一声,撇了撇嘴:“连兀术的精兵强将在我手下都讨不了好,就你们这些虾兵蟹将还想好事,等着倒霉吧。遇上本小姐,算你们运气不好!”
    第七节
    此时的金齐联军已经陷入了各村镇乡兵的阻击中。虽然乡兵的实力并不是特别强,但他们都是本地人,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貌,金齐联军被他们搔扰的够呛。
    统制迪古补忍不住骂骂咧咧地抱怨:“这些该死的南蛮子!居然这样讨厌,搅扰个不息,抓又抓不住。”
    伪齐军都统马五在一旁陪着笑脸:“统制有所不知,此地民风素来彪悍,原本就刁民甚多,如今宋朝又无力管束他们,自然就有了不少乡兵。”
    南路军帅实古乃一直板着脸,现在听到二人的对话,老大的不耐烦,出言喝止他们:“不要啰嗦,先赶路要紧。只要到得岳家庄,将岳家老小抓住,自然是大功一件。若是山阴县城里的宋军得到了消息,定会赶来援助,我等必须快点行动。”
    直过了有大半个时辰,金齐联军终于来到了岳家庄外的一条小河的对岸。
    岳家庄占地范围不小,庄中大概有近千户人家,正中是岳家祠堂,高耸的房脊在庄外都看的清清楚楚。一条穿过庄子中间的大路将整个村庄和树林劈成两半。清清的水渠环绕庄外,在水渠里面建有一道大概有数米高的庄墙。
    现在因为是初春,庄子周围是平整的农田里还是空白一片,庄外的树林也是光秃秃的。
    整个村庄十分安静,听不到什么声音,也看不到什么人在庄墙上守卫。只是庄墙的脚下到水渠边足足有近一丈宽的空间里,堆满了长着利刺的酸枣枝子,杂七杂八的细枝指向天空。只有向着北面庄门有六尺宽的大道上没有堆树枝。
    “看来,岳家庄已经有了防备。”伪齐军都统马五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手往庄墙下面一指:“看看这些酸枣枝,马匹根本没办法从它们中间通过,而且互相纠结在一起,拉都拉不开。才砍下来不久,也没法点火将它们烧光。但不知道为何这岳家庄会在北门前留下如此宽的通道,难道他们想让我们直接进攻庄门不成?”
    “且休多虑,”南路军帅实古乃撇了一眼庄墙,翻了翻白眼:“再厉害也不过是一群**汉子,如何胜的了我们的精锐骑兵?怕他们做甚。迪古补,叫你的手下先派个两、三百人,从北门冲上去,一试便知。”
    “是!”
    没多久,金齐联军处号角声响起,一支大约有两百多人马的金人骑兵开始从直通北门的桥上开始冲锋。急促的马蹄敲打着地面,将地上踢的尘土飞扬。
    岳家庄还是没有任何动静,任由骑士冲开了虚掩着的北门,一股旋风一般的直撞进庄内。
    “好!”在河道这边的金齐联军大声叫好,可此时,岳家庄的北门却迅速的关闭!
    金齐联军大惊失色。
    一阵嘈杂之后,岳家庄内又再次归于平静,除了庄墙上可以不时的看到有灰尘涌起外,似乎刚才冲入庄内的骑兵就此消失了一般。
    “该死的岳家人!到底使了什么诡计,两百多骑兵居然没能搞出多大动静!”伪齐军都统马五忍不住骂道,但心里却冒出了一股子寒气。
    这个时候的岳家庄里面却是热闹非凡。
    乡兵们早在庄民们撤入祠堂之后,就按岳灵的吩咐,在庄子中间的大道上横七竖八的拉上了近千道绊马索,并在大道上开挖了数百个只有一尺深、一尺直径的圆形陷马坑。
    按岳灵的吩咐,部分乡兵隐藏在庄墙的垛口后面,部分乡兵则是藏在了沿大道的两边房屋之间。然后大开北门,等着金军和齐军上勾。
    按岳灵的预计,没听说有金人的高级将领在伪齐任职,所以来的不可能是级别很高的金人将领,应该没有多少战略层面上的谋略。前面各个村庄的乡兵所进行的阻击会让他们非常小心,不会轻易的全部冲入庄内,只会先派出前锋部队来试探一下,等他们冲进来,再收拾他们。
    果然,等金军的骑兵一冲进北门,岳霆带着旁边的乡兵马上把北门关紧,然后在门里堆上了几十袋泥土,把门给堵死。岳雷则是带着大道两边的乡兵立刻拉紧绊马索,金兵拉马不及,不是被绊马索、就是被陷马坑给绊倒,顿时人仰马翻、嘶叫不止。
    不等余下的金兵反应过来,一边的房顶上一袋子一袋子的混了石灰的细土不断的倒了下来,搞的整个大街上乌烟瘴气,迷住了金兵的眼睛。
    等金兵已经反抗无力,旁边隐藏的乡兵冲了出来,一顿刀枪相加,所有金兵很快了帐。
    此时,岳灵和岳震已经带领乡兵上了庄墙,外面的金齐联军现在已经开始慢慢的渡过小河,小心的接近了村庄。
    岳震看着对方紧张的样子,忍不住低声嘀咕:“快点儿啊,我都急死了,不用这么小心吧。”
    “别着急,他们可是骑兵,如果真的一起冲锋的话,北门承受不住他们几下冲击。”岳灵淡淡的提醒了他一句,然后向旁边的乡兵吩咐:“告诉大家隐蔽好,不要被对方发现了,金人的箭法还是很不错的。”
    第八节
    等金齐联军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接近庄墙,几十个庄民自制的震天雷从庄墙上滚落下来,将他们炸的叽哇乱叫、抱头鼠窜。
    这下可把指挥的实古乃给气坏了,立刻下令全部上马,准备全力冲击庄墙的北门。
    看到所有的金齐联军已经在上马,岳灵马上吩咐乡兵们将准备好的柴捆一捆一捆的甩到庄墙的外面。等金齐联军刚刚开始冲锋的时候,一下扔出十几支火把,地上几十捆木柴顿时烧了起来。
    开始金齐联军并没有太重视这些柴禾捆,毕竟这么一点儿木柴想拦住快速的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却没想到,岳灵让人在柴禾的里面捆入了干透了的红辣椒,而且浸透了黑油。被火一烧,辣椒烟和黑油的臭味布满了庄墙上下。
    乡兵们早就准备好的护鼻的湿毛巾,可金齐联军猝不及防之下,冲锋的骑兵在这么短的距离里根本无法刹的住,顿时被浓烈的辣椒烟呛的咳嗽不止、眼睛通红,连马也受不了,“嘶溜溜……”地扯着脖子嘶叫,队伍一阵大乱。
    金齐联军虽然拚命的向北门冲击,可刚才似乎非常脆弱的北门现在已经被泥土袋子给堵的死死的,一大堆金齐联军士兵一时间无法冲开大门,都挤在了门口。庄墙上再次扔下了几十个震天雷,而且还射出了一阵箭雨,虽然精度差了点儿,但在六尺的宽度上挤了两千多骑兵,再差的精度也能射倒不少人马,金齐联军的冲锋再一次垮了下来。
    就这样,双方一个时辰内在北门交战了几个回合,金齐联军连庄门都没能进的了,气的三个将领差点趴下。
    正当他们准备再次进攻的时候,庄墙上突然传出了欢呼的声音,后面的金齐联军安排的探马也冲了回来。
    原来,汤阴县的四千大宋驻军已经赶到,附近了乡兵也来了数万援军。
    无奈的金齐联军不敢再停留下去,只好退兵。这里毕竟是大宋的领土,再多来一些大宋军民,不但抓不住岳家人,连他们也走不了了。
    岳家庄一战,一千一百多乡兵战胜了近三千金齐联军的精锐骑兵,杀死杀伤七百多,自身伤亡不足五十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赶来救援岳家庄的宋军将领和各处乡兵首领战后得知,指挥此战的居然是岳帅义女岳灵,一位不过才十七岁的少女,齐声夸赞。不少年轻人对岳灵是心生爱慕,一时间岳家被上门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把岳夫人给累的够呛。
    此时,战场上传来消息,回到军中、已升任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的岳帅正准备收复战略重地襄阳,而后北进中原。
    岳灵想起自己在父亲墓前的誓言,向岳夫人辞行,要前往军中效力。虽然岳夫人再三阻拦,却拗不过固执的岳灵,再想到岳灵医术高超,如果军中再有人受伤,根本无人能比岳灵的技术,只得不再阻拦,命管家岳义送二小姐和景儿前往岳帅军中。
    经过数月的跋涉,岳灵主仆终于来到岳帅营中。
    岳帅看到岳灵既意外又高兴,虽然不忍心再让一个女子上战场,但岳灵的性子固执的很,他根本劝不住。再加上岳云等人都为岳灵求情,军中也实在是需要岳灵的医术和谋略,最后终于同意岳灵留下。
    大家听说了岳家庄之战的经过,都觉得好笑:齐人那些笨蛋,遇上岳灵当然只有败退一途了,这还真没什么悬念。但大家都在担心岳家人今后的安全,岳灵说明岳家人已经全部迁居汤阴县城,大家这才放心。
    绍兴二年六月,高宗以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赵鼎、张浚二相监各路兵马,在张浚的负责下相继展开了一系列加强文臣控兵、削夺武将兵权的行动。
    右相张浚是坚决的抗金派,但他却有着大宋文臣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从内心里不信任武将的忠诚。自觉自己也很有军事才干,便随后亲赴江淮一线查看战况,回朝后提出“北伐、恢复中原”的建议,然后调防各军,形成北伐之大势。
    想法是好,但张浚过于心急、处置不慎,还打算借北伐之势消减武将对军队的控制,故连续两次上书朝廷,要求罢免本身能力和军队实力都是“中兴名将”中最弱的刘光世。
    左仆射兼知枢密院事赵鼎认为不可太过性急,反对张浚的做法,因说服不了赵构君臣,只得辞相。
    刘光世字平叔,创立了大宋五大主力之一的“淮西军”,现任司检校太保、三京招抚处置使,因军功封荣国公。虽是将门之子,但此人实际上胆小怕事,其好财、好色,积蓄了大量的钱财,为将的指挥能力和战略水平却只是一般,一遇上金人常常是一溃千里。
    曾经有面对金兵数百,刘光世所部近万却被击溃的记录。他手下的几万大军只会欺侮百姓,骚扰地方,一时朝野上下对其多有责难。
    谁知,他对面的伪齐将领比他还不如,一触即溃,他反倒成就了“抗齐第一功臣”的荣耀。
    这么一个人,自命文武全才的张浚张相爷自然是瞧他不起,第一个先用他开刀。
    第九节
    刘光世在政治上并不是白痴,应该说,他的出身造就了他敏锐的政治嗅觉。从一开始听到朝廷新举措的风声,刘光世就知道朝廷已经对武将疑忌日重,正好他此时也厌倦了艰苦的军旅生涯,便就坡下驴,自动称病求归。
    刘光世这一主动交权,正中天子赵构和那帮子所谓的忠心文臣们的下怀,本来就怕将领们一旦坐大不好收拾,这刘光世一自觉,去掉了了一大块心病。
    为了表示对刘光世行为的赏识,朝廷拜其为“少师”,赵构还特地赏给他一大堆珍宝古玩。
    刘光世大为高兴,大大方方的交出了兵权,回家养老去了。
    趁此良机,天子赵构一是再次准备和议之事,二是进一步试图削夺地方上将领的兵权,积极扩充朝廷直领的禁军,以平衡地方势力。
    此时的天子赵构,还算是比较相信岳飞的忠诚和指挥能力,想让岳飞暂时接管淮西军。诏书直接下达给岳帅,并要岳飞担起“将雪国家之耻,拯海内之穷”的重任,一时间把岳帅感动的发誓将以死相报!
    谁知,朝中重臣们知道之后,一起反对。反对的理由都是一个:祖宗家法!
    平时势不两立的主战和主和两派,在限制武将的权力上竟空前一致!要求确保大宋以文制武的传统,防止武将坐大,威胁皇权的稳固。
    当时,已经担任左相的张浚提出:不能将兵权放在一个人手中,一旦他立下盖世之功业,就有可能会尾大不掉,威摄君主。说白了,就是带兵的将军们都是靠不住的,他们全都是潜在的危险人物。
    如此强有力的反对理由,立刻被天子听了进去,随即下诏,取消了前令。
    没明白怎么回事的岳帅挨了当头一棒,一气之下没和下属商量,就擅自上书辞去本兼各职,耍了下脾气。
    虽然在岳灵和身边的诸位谋士的劝解下,岳帅又上书表示接受朝廷的安排,天子赵构也下旨抚慰,但天子对岳帅的忠心却大打折扣,再加上前面岳帅要求立太子之事,岳帅从此失去了天子的信任。
    张浚在罢免刘光世之后,意欲自己控制淮西军,命自己的老部下王德前去担任统兵大将之职。
    刘光世手下大都是骄兵悍将,军纪很差,打仗不行,欺负老百姓还可以,更没有如同岳家军“忠君报国”的思想。
    因为根本不服王德,刘光世部将郦琼居然率四万淮西军投奔伪齐,朝野十分震惧。
    一时间,地方各军都对朝廷的处置十分不满,甚至上奏质问,军队和朝廷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张浚被迫承担自己过于急躁的后果,引咎辞去相位。
    天子赵构此时已经认为地方上的武将势力骄纵难制,已非朝廷所能掌控,削夺他们兵权之事只能慢行,再次任命了稳重的赵鼎为左相。
    岳帅在此前后连续上疏,指斥张浚的行为是自毁长城,并建议收复襄阳、恢复中原,得到朝中大部分臣子的支持。
    虽然天子赵构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岳飞出兵,但这只是为了用抗金来缓和地方各军将领同朝廷的紧张关系,并不是真心想要恢复中原。
    此时,天子赵构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兄长赵桓返回,当年在孟太后与僚属们讨论赵构继位事宜的时候,就有在场的宗室赵仲琮等对赵构即帝位持有异议。
    不少人认为靖康陛下赵桓仍在,而且还有三子存活,国不可有二主。要求康王赵构不称“皇帝”,也不宜更改年号,而应该穿淡黄色衣服称摄政,代行皇权。等赵桓去世之后,他再正式登基不迟。
    这还多亏了孟太后的坚持,她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执意立了赵构为帝,这也是天子赵构为何对孟太后极为尊重的原因。
    而且,虞允文当年的话并没有错,大宋的宗室也有前赴后继起兵反抗金人侵略的,其中有部分也有称帝的行为。
    更主要的是除赵构外,也并不是没有具有皇室直系血统的亲王出逃成功。
    太上皇赵佶的第十八子、赵构之异母兄弟信王赵榛后来成功逃出金人魔掌,还成为了抗金义军首领,带领一支足有万人的义军抗击金兵,横行于黄河以北,在原幽云地区很有名望。
    此时,信王赵榛所领的义军、大部分宗室的部下还在坚持抗金。
    他们大都是认为康王赵构继皇帝位是名不正、言不顺,尤其是性情耿直的信王,对赵构放弃大宋故地南逃的行为十分不满,认为他是丢了祖宗的脸面,根本不承认赵构的正统性,而是明确表示支持靖康陛下复位。
    天下人,尤其是士林中人出于对儒教宗法制度的遵从,符合这些宗室的人也不少。就是现在的大宋治下,也有不少人上书朝廷,要求拉回靖康陛下赵佶,恢复大宋的正统。
    为了牵制大宋,金人还故意不断的放出谣言,说是打算在宋的北方故地拥立靖康天子赵佶为帝,再支持赵佶一统南方“小宋”朝廷。
    金人甚至还放还了靖康陛下的长子,他回来之后,有不少人提出要立他为新天子,赵构不怕才怪!
    岳灵虽然年轻,却有过了父亲被贬、李纲伯父被皇帝陷害,还有更多的忠臣被赵家皇帝贬斥、甚至出卖的惨痛经历,对朝廷本身就有疑虑。
    而且,岳灵出身于忠君意识极淡薄的幽云,又受父亲虞允文的言传身教,对大宋皇帝的行为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现在,她看到朝廷意欲收回兵权的种种举措,意识到朝廷已经在疑忌军中将领,因此对父帅的种种行为极其担心,坚决反对他直言上谏,害怕朝廷根本不相信父帅的忠心,再来一次陷害忠良的恶行。
    直率、忠心的岳飞根本没有想到,天子赵构从来无意全面收复中原故地,而他的主张已经成为了赵构心中最大的隐忧,反而训斥岳灵怀疑朝廷和天子的好心,有失臣道。
    相处融洽的父女两个第一次有了争执,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十节
    中原战场上,宋、齐间不断发生小规模战事,金军有部分前来支援。
    金齐联军在淮东、淮西连续被挫败,大金为了保住伪齐,再次派出以昌平王兀术为首的援军。兀术没有直接增援,而是移兵大宋空虚之处,一举攻克襄阳、颍昌,威胁大宋腹地。
    在这样不利的开局下,天子赵构不得不同意岳帅出兵。但为了防止岳飞不听朝廷安排,天子命司农少卿李若虚赶来,特地事先以枢密院的名义限制战事规模,言明只是有条件同意岳飞北伐:明确规定岳飞不得进军黄河以北。
    岳帅接受了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兼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等本兼各职的新任命,却并没有把朝廷的限制放在心上,提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的主张。认为大宋各部主力已经出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李若虚被岳帅说服,主动了承担“矫诏之罪”,赞成岳帅放手大干一场。
    北伐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襄阳进发,岳帅命令部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得到了百姓们的拥带和支持。
    只用数月时间,岳家军便完全按照战前预定的作战方案,击败了兀术的大军,全面收复了襄阳六郡,把长江中游的战略支点又重新夺了回来。
    大捷的消息上报朝廷,京师临安、整个大宋都欢庆胜利。
    天子立刻下旨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命其统辖襄阳府各路兵马,不久又策封岳飞为武昌开国侯,开府仪同三司。
    之前,得到作为臣子的最高荣誉开府仪同三司一品高官的荣誉,只有刘光世、韩世忠两个中兴名将。
    此时的岳飞还没满四十,九年时间从一个刚刚入伍的士兵到建节封侯,从大宋开国以来是第一个。但直上青云的岳帅根本没把功劳和名利放在心上,念念不忘的仍是乘胜彻底打败金人、收复中原、复我河山。
    在众将为其举行的庆功宴席上,感慨万千的岳飞即兴挥毫,写下了名传天下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灵因为此战中的谋划之功,虽然是名女子,不能得到朝廷的封号,但也得到了大量的赐物。她看着兴奋难禁的父帅和岳家军众将,心里沉甸甸的。
    现在岳帅功高爵显,以大宋历来猜忌武将的作风,早已是天子和文官们的眼中钉!
    宋太祖当年夺位的行为就是谋反,不过是成者为王而已。
    从建国以来,大宋或许是由于自身得位不正的原故,其猜忌武将早已成为一贯的传统,无论是天子还是臣子,无一不同。
    当年宋仁宗时的狄青将军虽然有大功于国,仍被贬黜斥,最终因臣子不断的上书,说其跋扈、骄横无行,没多久就因惊惧过度抑郁而终。
    狄青在被贬离京之时,就是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会招来如此大祸,便向当时的宰相之一的文彦博探问。
    文彦博与其关系还算不错,便直接回答:“无他,朝廷疑尔。”
    说的好啊!轻松之极的“无他”,无需半点遮掩的“疑尔”,这就是大宋君主和文臣们,对待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真实的心态。
    在这样的传统下,无论军中将领是忠还是不忠、是叛还是不叛,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朝廷疑忌,将领就会是死路一条!
    功劳越大、为人越好,死的越快。
    狄青只有一点还算好,死了以后得到了荣封,不至于死的不干净还连累家人。
    不过,这也许也是因为他算是很识相的,死的比较快,省了大宋君主和文臣们继续为他操心,而且死前也没敢叫屈,大宋朝廷理该嘉奖。
    可父帅却丝毫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不明白大宋根本容不下功高卓著的将领,更容不下如他一样有着雄心壮志的名将,只是心心念念陛下的恩遇。
    自在险境而不自知,又如何能得到保全呢?
    看到岳灵郁郁寡欢的表现,岳帅还以为是自己开战前的训斥有些过分了,在百忙之余,还让人去为岳灵买一些她爱吃的零食来宽慰她,却不知道岳灵是在为他担忧。
    此时,位于中路的顺昌被金人围困,名将刘锜率原“八字军”坚守,并向朝廷告急。
    朝廷立刻下令张俊率中护军救援,韩世忠取宿州,岳飞派骑兵到周围诸州相机策应,以钳制金军主力,为顺昌解围。
    张俊、韩世忠依令率军全部出动,只有岳家军因岳帅目疾发作未能治愈又患寒嗽之症,没有立刻行动,朝廷立刻再次下旨催促。
    岳帅便命前军统制张宪、游奕军统制姚政先率背嵬军、游奕军骑兵北上,但朝廷仍然下旨要岳家军火速北上救急。
    但岳帅与自己的僚属们对军情认真分析后认为,顺昌有宋军近两万、金军三万余人,刘锜所部战斗力颇强,又是据坚城而守,顺昌失守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张俊与韩世忠都已经出兵,而岳家军张宪、姚政所部战斗力也不差,救援顺昌绰绰有余。所以,应该乘金兵的注意力被顺昌吸引的时候,集中主力向中原腹心地区进攻。
    岳灵得知了父帅和僚属们的决定,十分的不安,以军事战略来说,他们的计划并没有错,但却违背了朝廷救援的旨意。
    更主要的是,顺昌“八字军”的统领王彦不只是抗金名将,还曾经是岳帅刚入伍时的顶头上司。
    只是,王彦与岳帅关系不仅不好,双方还有旧怨!岳帅当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请张所大人安排,最后调到了宗泽老将军手下。
    在朝廷明令救援的情况下,岳帅不亲自弛援,会让人误会父帅有什么不好的居心。
    但她的提醒,却并没有被父帅所采纳,直率的岳帅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理应按战场局势按排作战方法,考虑那么多干什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